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二版序言》中,谈到了他研究历史的方法。
他把《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同维克多·雨果著的《小拿破仑》(1852年)和蒲鲁东著的《政变》(1852年)做了比较,因为这是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论述同一问题的三部著作。
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同维克多·雨果、蒲鲁东是完全不同的。
他说:“相反,我则是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研究历史,是把辩证法同无产阶级的阶级分析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这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之所以不同于维克多·雨果的《小拿破仑》和蒲鲁东的《政变》的根本原因。
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还批评了当时流行的(特别是在德国流行的)“关于所谓恺撒主义的书生用语”
。
他指出:由于古代阶级斗争同现代阶级斗争在物质经济条件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在由这种斗争所产生的政治人物之间也就必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因此,他反对在历史研究中“作这种肤浅的历史对比”
。
马克思所强调的这一原则和方法,亦即后来恩格斯反复阐释的“历史的观点”
、列宁再三说明的“历史的态度”
,而毛泽东则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
马克思有很多阐述研究历史的方法的言论,而他的这篇《序言》是尤其值得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反复阅读、深入领会的。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把历史科学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密切结合起来的原则,他的研究历史的科学方法,都是我们必须遵循的。
我们可以在某些具体的历史研究领域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忠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史学工作者是不应当违背马克思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推动历史科学前进,开创我国史学工作的新局面。
[1]原载《光明日报》,1983年3月9日。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6页。
[3]恩格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2页。
[4]恩格斯:《〈法兰西内战〉1891年单行本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页。
[5]恩格斯:《〈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第三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3页。
[6]马克思:《俄国的对华贸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8页。
[7]参见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1页。
[8]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9页。
[9]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16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