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还突出地表现在他极其重视并十分善于运用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服务。
马克思一生中,撰写了许多历史著作和历史评论文章。
他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〇年的法兰西阶段斗争》(1850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2年)、《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鸦片贸易史》(1858年)、《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1853年)、《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1853年)、《法兰西内战》(1871年)等,是大家所熟悉的这方面的著作。
应当特别提到的是,马克思对法国历史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恩格斯在谈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时说:“这幅图画描绘得如此高明,以致后来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供出新的证据,证明这幅图画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实际。
他对活生生的时事有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
[3]恩格斯在谈到《法兰西内战》一书时又说:“这一著作揭示了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并且写得简洁有力而又那样尖锐鲜明,尤其是那样真实,是后来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繁文献都望尘莫及的。”
[4]马克思之所以能够这样,真正的奥秘就在于:他始终注意把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活动,跟研究历史紧紧地结合起来。
他为了对法国的现实社会中的一切重大事变做出科学的阐述和理解的概括,“不仅特别偏好地研究了法国过去的历史,而且还考察了法国时事的一切细节,搜集材料以备将来使用。
因此,各种事变从来也没有使他感到意外”
[5]。
对现实的洞察必须建立在对它的历史的洞察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给予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对中国历史也十分重视,并就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变发表了许多历史评论文章。
他指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从海上来到他们国家的一切外国人抱有反感”
[6],“英国的大炮”
“推动了”
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大爆发”
的产生,[7]然而英国政府的鸦片贸易却是“摆着一副基督教伪善面孔、标榜文明”
[8]等,都是极为深刻的历史见解。
马克思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进而断言: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9]
可是,这种“离奇的悲剧”
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事实。
在马克思写了上述文字以后以及在他逝世以后,这种离奇的悲剧还在继续上演着。
在这里,马克思对未来的预见,不也是建立在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洞察的基础上的吗!
上面所举的这些著作,百余年来,已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必读的教科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