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比较与批评
banner"
>
——兼说史学批评的活力
一、比较——一个古老的批评方法
比较的方法,在中国史学上,不论是关于历史的比较,还是关于史学的比较,都有长久的渊源和广泛的运用。
从史学批评来看,也是如此。
《隋书·经籍志》著录的不著撰人之《春秋公羊穀梁二传评》三卷,魏犬长秋撰《春秋三传论》十卷,东晋博士胡讷撰《春秋三传评》十卷。
这些,可能是较早而又较系统地通过比较对“三传”
进行评论的著作。
从《晋书·礼志中》和《礼志下》三处记胡讷的言论来看,他的《春秋三传评》,当着眼于礼制的讨论。
西晋张辅以班固跟司马迁比较,认为班固《汉书》在几个方面不如司马迁《史记》,故司马迁终不愧为“良史”
。
他论道:
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
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
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
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
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
又迁为苏秦、张仪、范雎、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
故述辩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史也。
[1]
张辅从史文烦省、采撰得失、褒贬当否三个方面,明确指出班固不如司马迁。
又从创造与因循有难易之别,以及司马迁在“述辩士”
与“叙实录”
的表述上有不同的处理而显示出鲜明的特色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司马迁堪称良史。
张辅对《史记》《汉书》的比较和批评,引起后人千年聚讼,见仁见智,历代多有。
对于张辅来说,这种聚讼,实在是不幸多于有幸。
这是因为,后人对张辅上述论点的争论,基本上只限于有关史文烦省的方面,而很少对他的上述比较和批评做全面的评价。
比如,他提出的“良史述事”
的原则,指出司马迁“述辩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
这种表述上的特色,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可惜的是,人们在“五十万言”
与“八十万言”
孰优孰劣上做了不少文章,好像张辅对《史记》《汉书》的比较和批评仅限于此,这不是张辅的不幸吗!
尽管如此,后来《史记》《汉书》比较发展成为专门之学,张辅的方法和论点,终不曾湮没。
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的方法而做广泛的史学批评,当始于刘知幾的《史通》。
刘知幾采用比较的方法而评论前史,渗透于《史通》全书。
他虽然没有专门论到“比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