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比较与批评(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问题,但他的比较的意识是极明确的。

他论编年、纪传“二体”

说:“惟此二家,各相矜尚,必辨其利害,可得而言之。”

[2]他综合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辨析了它们的所长、所短,结论是:“欲废其一,固亦难矣。”

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各相矜尚”

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辨其利害”

可以认为,“辨其利害”

的过程,就是以“二家”

互为参照进行比较的过程。

他在《六家》篇中指出:“历观自古,史之所载也,《尚书》记周事,终秦穆;《春秋》述鲁文,止哀公;《纪年》不逮于魏亡;《史记》唯论于汉始。

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3]这是对以往主要史书在记事的历史时段上进行的比较,而强调于完整的皇朝史撰述,即所谓“包举一代”

之史。

刘知幾的这个认识,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即对于不断更迭的皇朝,应写出它的“首末”

“废兴”

的全过程,以便于人们“寻讨”

、认识。

但史家撰史,有社会的、史学的以至于史家本身的种种原因所促成,不可能、也不必要都来撰写“包举一代”

之史。

关于这方面的比较,刘知幾的结论多少有点偏颇。

刘知幾以比较的方法评论前史得失,有一个极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做到了纵横驰骋,通达自如,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流畅的动感。

如他评论历代史家的《论赞》说:

必寻其得失,考其异同,子长淡泊无味,承祚偄缓不切,贤才间出,隔世同科。

孟坚辞惟温雅,理多惬当;其尤美者,有典诰之风,翩翩奕奕,良可咏也。

仲豫义理虽长,失在繁富。

自兹以降,流宕忘返,大抵皆华多于实,理少于文,鼓其雄辞,夸其俪事。

必择其善者,则干宝、范晔、裴子野是其最也,沈约、臧荣绪、萧子显抑其次也,孙安国都无足采,习凿齿时有可观。

若袁彦伯之务饰玄言,谢灵运之虚张高论,玉卮无当,曾何足云!

王劭志在简直,言兼鄙野,苟得其理,遂忘其文。

观过知仁,斯之谓矣。

[4]

最后,他还严厉批评了唐修《晋书》的史论。

这一段,把《史记》以下大部分重要史书的论赞都评论到了。

他的每一个具体的结论未必都是中肯的,但他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以比较而展开评论的方法,却是许多史学批评家都难以做到的。

随着史学的发展,史书增多了,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史学批评的人也多了起来。

自宋以后,这方面的专书、专论日渐丰富。

除有关司马迁、班固的比较和评论外,还有关于南北朝“八书”

与《南史》《北史》的比较和评论,有关于《新唐书》《旧唐书》以及《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的比较和评论,有关于《唐史论断》与《唐鉴》的比较和评论,有关于历代正史与《资治通鉴》的比较和评论,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