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丞相匡衡虽向祖宗哀祷,并愿独负一切毁庙的责任,元帝仍是不见痊可。
结果二年间(公元前34年-前33年)把所废的庙又大多恢复,只有郡国庙废罢仍旧。
元帝一病不起(公元前33年),所恢复的庙又毁。
自此以后,或罢或复,至西汉末不定。
但郡国庙总未恢复。
光武中兴,因为中间经过王莽的新朝,一切汉制多无形消灭。
东汉时代,除西京原有之高祖庙外,在东京另立高庙。
此外别无他庙,西汉诸帝都合祭于高庙。
光武崩后,明帝为在东京立庙,号为世祖庙。
此后东汉诸帝未另立庙,只藏神主于世祖庙。
所以东汉宗庙制可说较儒家所传的古礼尚为简单。
这种简单的庙制,正如上面所说,证明当初的政策已经成功,皇帝的地位已无摇撼的危险。
在一般人心理中皇帝真与神明无异,所以繁复的祭祀反倒不再需要。
因为皇帝的制度已经确定稳固,所以皇帝本人的智愚或皇朝地位的强弱反倒是无关紧要的事。
和帝(公元89年-105年)并非英明的皇帝,当时外戚宦官已开始活跃,汉室以至中国的大崩溃也见萌芽,适逢外戚窦宪利用羌胡兵击破北匈奴,为大将军,威震天下。
当时一般官僚自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
,只有尚书令韩棱正色反对:
“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
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议者皆惭而止。
这虽是小掌故,最可指出皇帝的地位已经崇高到如何的程度。
“万岁”
或“万寿”
本是古代任人可用的敬祝词,《诗经》中极为普通。
汉代对于与皇帝有关的事物,虽有种种的专名,一如秦始皇所定的“朕”
之类,但从未定“万岁”
为对皇帝的专用颂词。
所以韩棱所谓“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实在没有根据,然而“议者皆惭而止”
,可见当时一般的心理以为凡是过于崇高的名词只能适用于皇帝,他人不得僭妄擅用。
礼制有否明文并无关系。
(七)后言
此后二千年间皇帝个人或各朝的命运与盛衰虽各不同,然而皇帝的制度始终未变。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代皇帝实权削弱,隋唐复盛,宋以下皇帝的地位更为尊崇。
到明代以下人民与皇帝真可说是两种物类了,不只皇帝自己是神,通俗小说中甚至认为皇帝有封奇人或妖物为神的能力。
这虽是平民的迷信,却是由秦汉所建立的神化皇帝制度产生出来的,并非偶然。
这也或者是人民散漫的程度逐代加深的证据。
不过这些都是程度深浅的身外问题,皇帝制度本身到西汉末年可说已经完全成立,制度的奉质与特性永未变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