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制度,正如我们上面所说,根深蒂固,由内在的力量方面讲,可说是永久不变的,只有非常强烈的外来压力才能将它摇撼。
二千年间,变动虽多,皇帝的制度始终稳固如山。
但近百年来的西洋政治经济文化的势力与前不同,是足以使中国传统文化根本动摇的一种强力。
所以辛亥革命,由清室一纸轻描淡写的退位诏书,就把这个战国诸子所预想,秦始皇所创立,西汉所完成,曾经维系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以及三四千年来曾笼罩中国的天子理想,一股结束。
废旧容易,建新困难。
在未来中国的建设中,新的元首制度也是一个不能避免的大问题。
四 无兵的文化
(一)政治制度之凝结
(二)中央与地方
(三)文官与武官
(四)士大夫与流氓
(五)朝代交替
(六)人口与治乱
(七)中国与外族
着者前撰《中国的兵》,友人方面都说三国以下所讲的未免太简,似乎有补充的必要。
这种批评着者个人也认为恰当。
但二千年来的兵本质的确没有变化。
若论汉以后兵的史料正史中大半都有《兵志》,正续《通考》中也有系统的叙述,作一篇洋洋大文并非难事。
但这样勉强叙述一个空洞的格架去凑篇幅,殊觉无聊。
反之,若从侧面研究,推敲二千年来的历史有什么特征,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探求。
秦以上为自主自动的历史,人民能当兵,肯当兵,对国家负责任。
秦以下人民不能当兵,不肯当兵,对国家不负责任,因而一切都不能自主,完全受自然环境(如气候,饥荒等等)与人事环境(如人口多少,人才有无,与外族强弱等等)的支配。
秦以上为动的历史,历代有政治社会的演化更革。
秦以下为静的历史,只有治乱**,没有本质的变化。
在同定的环境之下,轮回式的政治史一幕一幕地更迭排演,演来演去总是同一出戏,大致可说是汉史的循环发展。
这样一个完全消极的文化,主要的特征就是没有真正的兵,也就是说没有国民,也就是说没有政治生活。
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称它为“无兵的文化”
。
无兵的文化,轮回起伏,有一定的法则,可分几方面讨论。
(一)政治制度之凝结
历代的政治制度虽似不同,实际只是名义上的差别。
官制不过是汉代的官制,由一朝初盛到一朝衰败期间官制上所发生的变化,也不能脱离汉代变化的公例。
每朝盛期都有定制,宰相的权位尤其重要,是发挥皇权的合理工具,甚至可以限制皇帝的行动。
但到末世,正制往往名存实亡,正官失权,天子的近臣如宦官、外戚、幸臣、小吏之类弄权专政,宰相反成虚设。
专制的皇帝很自然的不愿信任重臣,因为他们是有相当资格的人,时常有自己的主张,不见得完全听命。
近臣地位卑贱,任听皇帝吩咐,所以独尊的天子也情愿委命寄权,到最后甚至皇帝也无形中成了他们的傀儡。
例如汉初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代的丞相多为功臣,皇帝对他们也不得不敬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