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舆论中,有推荐王阳明这样忠君体国、文武全才的能臣入阁的,而杨一清等“具揭帖”
(写大字报)反对说:“王守仁才固可用,但好服古衣冠,喜谈心学,人颇以此异之,不宜入阁。”
匿大功、责小过本是各级领导的惯技,这也罢了。
尤为不可思议的是各种清查与言官、宦官的纠劾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地折腾了两年。
要不是正德皇帝及时死了,王阳明很可能就活不长。
皇帝是在正德十六年三月死的,六月新上任的嘉靖皇帝敕旨,以“尔昔能剿平乱贼,安静地方,朝廷新政之初,特兹召用。
敕至,尔可驰驿来京,毋或稽迟”
。
有点求贤若渴的劲头,王阳明自然立即启程,天子呼来即上船。
可是宰辅从中作梗,暗示言官建言,以为“朝廷新政,武宗国丧,资费浩繁,不宜行宴赏之事”
。
这种文不对题的官话就让王阳明的梦想泡了汤。
王阳明给新皇帝写了《乞归省疏》,说了实心话:臣自两年以来,四上归省奏。
虽以暂归为请,而实有终身丘壑之念矣。
因为“权奸谗嫉,恐罗暧昧之祸”
。
今圣上入承大统,使臣“出陷井而登之春台也,岂不欲朝发夕至,一快其拜舞踊跃之私乎”
?这回朝廷同意他回老家省亲了。
然而一去就是六年。
王阳明几乎是“奉旨养良知”
去了。
这一年十二月方才下达了“王守仁封新建伯”
“三代并妻一体追封”
的圣旨。
这迟到的奖赏遭到了王阳明的严词拒绝。
“同事诸臣,延颈而待且三年矣!”
这倒罢了,关键是当时的王阳明“未受巡抚之命,则各官非统属也;未奉讨贼之旨,其事乃义倡也”
。
当时跟着王阳明干是冒着杀族风险的,现在不但不赏他们,反而“阴行考察”
,或不行赏而并削其籍,或赏未及而罚已先行,或虚受升职之名而因使退闲,或冒蒙不忠之号而随以废斥。
尤让他痛心的是举人冀元亨奉命入宁王府“探其密计”
,最后却以奸党罪被捕,冤死狱中。
他们这么做实在是替宁王报仇!
他请求朝廷普赏当初报效的诸臣,没有他们,他又算得了什么?“愿尽削己官,移报元亨,以赎此痛。”
当交章飞劾阳明时,他的学生黄绾、陆澄为他辩诬,他则只为冀元亨申冤而移文六部及湖广两司。
陆澄在《辨忠谗以定国是疏》中说:“臣知守仁之心,决非荣辱死生所能动者。
但恐公论不昭,而忠臣义士解体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