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大胆质问:宁王作乱时,“卖国之徒计安出也?”
“今建不世之功,而遭不明之谤,天理人心安在哉!”
黄绾的《明军功以励忠勤疏》则直指当时官场的不成文法:“凡饰誉、援党、贿讫,讥谗不及,必获显擢,无不如意。
凡尽忠勤职,即讥谗蜩集,黜辱随至,无不失意。”
这样下去,“人皆以奸结巧避为贤,孰肯身仕国家事哉?”
“他日无事则可,万一有事,将谁效用哉?”
他着意反驳了不让阳明进京的借口:陛下大官之厨,日用无纪,哪在乎一餐之宴?北京岂无一职,偏派他当南京兵部尚书。
“此乃邪比蔽贤嫉功之所为也。
守仁后丁父忧,服满遂不起用,反而时造言排论。
然虽蒙拜爵升官,铁券未给,禄米未颁,朝事无与,迹比樵渔。”
成了江湖闲人。
这便是能干又肯干的下场。
无论如何王阳明不是只问利害不问是非的“小人儒”
,恰恰相反,他只问是非不问利害,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的良知之学本是知行合一的。
他在辞爵的上疏中将自己的选择与流行的做法做了鲜明的暗比:“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
像许多的奏疏一样,这一篇皇帝也没有读到。
他在林下当闲人,朝中却有人为围剿他的学说而忙乎。
有御史倡议论劾禁止他的心学,有给事中说他平宁王时杀人纵火,宁王过去曾经夸赞过阳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清不白,等等。
阳明告诫学生:这正是我们动心忍性、切磋砥砺的好时机。
为了展开对心学的批判,甚至在科举考试的策论卷子中“以心学为问”
,暗示考生批驳心学。
王门有若干弟子拒不答卷,罢考而去,阳明大喜:“圣学从此大明矣。”
钱德洪说:“时事如此昏浊,大明从何谈起?”
阳明说:“我的学说怎么能遍语天下士?经此番会试,虽穷乡深谷也都知道了。
我若错了,天下必有起而求真是者。”
面对着谤议日炽的局面,他请学生分析个中原因。
邹守益说:“先生势位隆盛,是以忌嫉谤。”
薛侃说:“先生学说影响日增,又是陆(九渊)非朱,为宋儒争异同,则以学术谤。”
王艮说:天下来问学的太多,您只招生不管分配工作,所以他们也有起而攻击先生的。
阳明说:你们说的都对,但还没说到点子上。
关键是我才做得个狂者。
阳明沉思了片刻,接着说了下去:“当年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
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
唯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行有破绽。
唯其有破绽说明志尚不俗,心尚未坏,尚可造就。
乡愿讥议狂狷,貌似中庸,其实是德之贼也。
因为他们媚世,他见君子就表现出忠信廉洁的样子,见小人又与之同流合污,其心已破坏,绝不可能入尧舜之道。
如今的士夫则比乡愿还等而下之,他们陷溺于富贵声利之场,如拘如囚,必然视狂者为怪物、为仇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