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附录二 阳明小传 圣贤相传一点真骨血02(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盖先生点化同志,多得之登山水间也。”

门生最多的时候是王阳明平了宁王之叛后辞爵丁忧回老家余姚时,“环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圯、光相诸刹,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席;歌声彻昏且。

南镇、禹穴、阳明诸山远近寺刹,徙足所到,无非同志游学所在。

先生每临讲座,前后左右环坐而听者常不下数百人,送往迎来,月无虚日;至有在侍更岁,不能遍记其姓名者。

每临别,先生常叹曰:‘君等虽别,不出在天地间,苟同此志,吾亦可以忘形似矣!

’诸生每听讲出门,未尝不跳跃称快。”

讲学,是历代大儒“志于道”

“弘道”

的主要形式,这种传教精神真可以与日月同辉。

自孔夫子开始,“传教士”

成了儒的别称。

孔夫子在颠沛流离中讲学,孟子拿着诸侯的钱讲自己的学,汉代的循吏们在行政工作中弘扬儒道,隋末的王通在荒村野店为唐初培养了一批宰相,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均有可歌可泣的讲学壮举。

明末清初的那帮大儒尤为艰苦卓绝,其传教精神真可用感天动地来形容。

孙奇逢领乡民抗清,形势如以卵抗石,依然组织义学,教授子弟。

清末的章太炎在监视中讲学能把监视的特务都听哭了。

王阳明讲学、办学都有他特有的难处。

身体不好、军旅匆忙都不是难点所在,难在他要超越程朱理学,这在当时几乎是令人难以容忍的狂妄悖逆之举,“天下之人,相与非笑,而诋斥之,以为是病狂丧心之入耳。”

与内行们进行学理辩论,他觉得是正常的,但受到官方的压制,他能不觉得难吗?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在实践中成长、在压制中壮大的。

就说“良知”

,它萌生于王阳明在龙场驿孤苦凄绝的漫漫长夜中,“致良知”

口号诞生于他平了宁王之乱后飞语构陷、毁谤百出的境遇中。

钱德洪在《传习录(中)》的按语中说:“(先生)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唯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浇浇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已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弟未足以慰其情也。

是情也,莫详于《答聂文蔚》之第一书。”

在这封信中,王氏直白无隐、义愤填膺地数落了良知之学所针对的世道人心:

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外假仁义之名,而内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实,诡辞以阿俗,矫行以干誉,掩人之善而袭以为己长,讦人之私而窃以为己直,忿以相胜而犹谓之徇义,险以相倾而犹谓之疾恶,妒贤忌能而犹以为公是非,恣情纵欲而犹以为同好恶,相陵相贼,自其一家骨肉之亲,已不能无尔我胜负之意,彼此蕃篱之形,而况于天下之大,民物之众,又何能一体而视之?则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乎?仆诚懒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

阳明以悲壮的“承当精神”

说:“我此良知二字,实千古圣贤相传一点骨血也。”

四、成败毁誉致良知

单就内在理路而言,心学的确与禅宗同趋,王阳明挣开手眼,别求新路,将孟子的性善论与禅宗本心清净论合而为一,将孟子的求其放心论(探求人性中克制力的理论)与禅宗的即心即佛论、除欲归本论融为一体,“致良知”

也与禅宗的“直指本心”

一样简易真切,活泼有用;但王阳明再三叮嘱学生莫趋禅悦之浅薄境界,他自感良知之学是极高明远大、能够改天换地的。

个中微妙的区别在于良知之学不仅要找回心本体,还要发挥心之用,不仅要做个能改造自己的圣贤,更要做个能改造世界的英雄,是以修炼内圣功夫去完成外王事业为全体大用的。

近百年来,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大文化史家都异口同声地承认知行合一很有益于世道!

王阳明本人就是从“二氏(仙、释)之学”

中挣脱出来的,反戈一击很有说服力。

他极会当主人翁:“二氏之用,皆我之用。

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

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

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我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道教)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