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遂催命一样,接连敦促阳明前去平乱。
王阳明在辞任命的上疏中讲了一通土官仇杀的特点,调停得好,容易成功,但自己“痰疾增剧”
,冒疾轻出,身死事小,误了事对不起国家。
他给亲近学生的信中吐露了更多的实心话:参与平宁王的湖、浙及留都之有功者皆已升赏,唯独主要干事的江西的“从义将士,至今查勘未已,往往废业倾家,身死牢狱,言之实为痛心,又何面目见之”
!
“纵使江西之功尽出滥冒,独不可比于留都、湖、浙之赏乎?此事终须一白。
已八年矣,尚尔查勘未息。
但今日言之,又若有挟而要者,奈何奈何。”
他视“东南小蠢,特疮痔之疾”
。
而“群僚百司各怀谗嫉党比之心,此则腹心之祸,大可忧者”
。
跟三百多年后的林则徐一样不怕广东之祸事,只怕朝廷内部的窝里斗。
世事难为如此,人情难测如此,他真“百念俱息”
了,他认真地掂量了一番之后说:“终得养疴林下是幸。”
然而朝廷催命依旧,他再三推辞:“某迂疏之才,口耳讲说之学,簿书案牍,已非其所,而况军旅之重乎?”
他也的确病得很重,本来就潮热痰嗽,又极怕炎暑,偏让他去炎毒之乡,“用我实毙我也”
。
然而,没有用,你敢抗旨吗?王阳明果然是奇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和平解决了“思(恩)、田(州)之役”
。
他不愿意看到生灵涂炭的灾难,不愿再驱人于兵刃之地。
他亲自到乱军营寨进行招抚,跟他们讲了一通“尔等逃窜日久,且宜速归,完尔家室,修复生理”
等人情味极浓的话,“兵连祸结,两省荼毒,已逾二年”
的思田之乱就这样平定了。
他建议朝廷分设土官与流官,既加强中央领导又保证当地少数民族的自治,还建议兴设学校等。
班师之际又扫平了八寨、断藤峡之“负固稔恶”
的“蛮贼”
。
“两广父老皆以为数十年来未有此举也。”
然而朝廷大臣却诋毁他“征抚两失,赏格不行”
。
王阳明的学生方献夫上疏争辩:“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于江西,再屈于两广。
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
嘉靖看后,不开心,未置可否。
人们会想当然地以为,王阳明的心学会比王阳明本人的命运好吧,不是帝国后期最大的显学吗?甚至有的教科书还说王学被奉为官方哲学。
其实,王学的命运跟王阳明本人的命运一样显赫而倒霉。
王学屡次被当成伪学遭弹劾、遭查禁,王阳明死后,张居正这个一度听王门学人讲过学的人,却在秉政之后捣毁天下书院,在全国范围内禁锢心学人士聚会。
清初诸大儒把明亡的罪责归咎于心学,清修的《明史》写王阳明传时还特地点出:杨一清、桂萼也许嫉王氏之功,但禁王氏之学是英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