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王阳明说:“用心学去通朱子之说,如打蛇打七寸。
朱子是借家当请客,心学是自办家当请客,客走了家当还可以长期使用。”
次年,游山的心学学子都中举了,钱父笑了,说:“打蛇得七寸矣。”
欲会触类而通法须先练就主一之功。
有学生问老师:“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王阳明说:“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这只叫‘逐物’,哪里叫什么主一。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若只知主一,不知主一即是理,有事时便是逐物,无事时便是着空。
唯其有事无事,一心皆在天理上用功才能知心尽性。”
作为一个以成为新圣人为目标的大思想家,王阳明要超越的是横亘在他面前的朱熹这座大山。
朱子学已成为支配世道人心的定理,已造成了务外遗内、博而寡要、迷失本性、找不到家等诸多问题。
王阳明打蛇打七寸,力破朱子的知先行后说与心理二分之弊。
他说:“心,一而已。
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不可外心以求仁,不可外心以求义,独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
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
这是王学的总路线,他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但是,你若去心上寻个天理,又正是所谓“理障”
。
他告诉学生一个诀窍:只是致知。
学生问:“如何致?”
他说:“你那一点良知,是你自家的准则。
你意念着处,它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它一些不得。
你只不要欺它,实实落落地依着它做去,善便存,恶便去。
这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他坚信:“天理在人心,亘古亘今,无有终始;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他这个诀窍也是天天讲的:“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他甚至这样说:“能够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已官至会稽郡太守的南大吉本是阳明的父母官,却拜阳明为师,这个人性格豪旷,不拘小节,受阳明熏陶后有所悟,便对阳明说:“大吉临政多过,先生何无一言?”
阳明说:“有什么过错?”
大吉历数其事。
阳明说:“我已说过你了。”
大吉不解,问:“您说过什么?”
阳明说:“我不言,你怎么就要悔过呢?”
大吉说:“良知。”
阳明说:“良知不是最常说的吗?”
王阳明的一个下级常听王长官讲学,对长官说:“此学甚好,可惜我忙于繁难的文书工作,还得审理案件,不得为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