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附录二阳明小传——圣贤相传一点真骨血02
banner"
>
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
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已悔之矣。
当然真能“高明”
起来,体验到“洞见全体”
的透快,那快乐跟“圣灵附体”
差不多,徐爱自言:“爱因旧说汩没,始闻先生之教,实惊愕不定,无人头处:其后闻之既久,渐知反身实践,然后始信先生之学为孔门嫡传,舍是皆傍蹊小径,断港绝河矣。
如说格物是诚意功夫,明善是诚身功夫,穷理是尽性功夫,道问学是尊德性功夫,博文是约礼功夫,唯精是唯一功夫,诸如此类,皆落落难合。
其后患之既久,不觉手舞足蹈。”
“如狂如醒者数日,胸中混沌顿开。”
他在龙场教学生时还开示《教条》,“以四事相规: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后来便“随地指示良知”
了,因为他相信“百姓日用即是道”
,他认为:“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随地指示”
也是为了不立“格式”
,立定格式,就犯了执一之病。
“随地指示”
是单兵教练,短兵相接,亲口传授,学生请他著书以传之久远,他却认为“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予书,使人作一文字看过,无益矣”
。
这种教育方法要求导师必须达到辨通无碍的化境,作为“直下承当”
“直造圣域”
的活样板出现在任何场合,能够现场发挥,解释任何问题,辅导出学生真切的体验。
“日就平易切实,则去道不远矣。”
尽管王阳明也借用教材(钱德洪说:“吾师接初见之士,必借《大学》《中庸》首章以指示圣学之全功,使知从入之路。”
),但对于任何经书,他都要求学生“晓得”
而不必“记得”
,怕“记得”
反而遮蔽了“自家本体”
。
他说:“学问最怕有意见的人。
我在龙场时,与夷人和中土亡命之流讲知行之说,他们欣欣相向。
及返回内地与士大夫讲说,反而格格不入。
不曾读书的人,更容易与他说得。”
钱德洪的弟弟与同学游山十日忘返,钱父担心他们这样会荒废举业,钱父说:“我知道心学可以触类旁通,但‘朱学’须讲清记明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