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在“傲”
上吃亏反省甚多,晚年他自己总结说:“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傲则败事,王阳明一生怎么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就怎么强调“傲”
之患。
他在家书中提醒儿子正宪“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进”
。
“傲”
是画地为牢,是无知,是往无明那里去。
佛教里把“贪、嗔、痴、慢、疑”
叫作“五毒心”
,其中第四毒“慢”
是指“贡高我慢”
,也就是“傲慢”
,看不起别人。
自我中心了,就刚强难化。
一个人一开口就是我、我的,他的“我”
一旦与“慢”
联手,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
大慧普觉禅师云:“赋性暴举止傲,说甚禅谈甚道?”
脾性粗恶,举止傲慢,既乏慈悲又欠教养,这样的人,跟他们说什么禅,谈什么道?大宗师也并非什么人都能度化,《妙法莲华经》上说:“钝根小智人,著相骄慢者,不能信是法。”
那些资质迟钝、“我执”
不断且骄傲者,是不能信入法门,无法入佛刹的。
可见“傲”
之人,不仅儒家不喜欢,佛门也不愿收。
王阳明给儿子分析了“傲”
之病,当然也要配上解药。
“谦”
字便是对症之药。
“须是中心‘恭敬’‘撙节’‘退让’,常见自己不是,真能虚己受人。”
这里王阳明引用《礼记》里的话来说明只有恭敬、节制、退让才能明理知礼,常发现自己的过错,才能真正因谦虚而从别人那里受益。
六祖大师慧能在《无相颂》里说:“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六祖大师的法语与阳明心心相印。
王阳明强调静时存养,动时省察,就是为了“常自见己过”
,并提防这个傲慢心。
“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