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此心无私欲的遮蔽,即是天理,不需外头添一分。
王阳明说:“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人情事变都由心而发,万法归心,强化内心的自律精神才是根本。
心学要的是万物一体之仁,心即理的哲学理据是万物一体之宇宙观。
家书中王阳明说:“故以端庄静一为养心,而以学问思辨为穷理者,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他认为端庄静一与学问思辨是一码事,养心和穷理是一码事,不是养心的时候就没有理了,也不是穷理的时候就没有心了。
端庄静一就是穷理,学问思辨就是养心。
前面谈心即理,养心即是穷理,其与诚意格物,也并无二致,都是心学的必修功夫。
心学是通达无碍的,王阳明这里说:“古人知行并进而收合一之功,后世之学所以分知行为先后,而不免于支离之病者也。”
知与行,没有先后和分别,就看人自己“合”
得好不好了。
关于知行合一,阳明先生早已清楚地解读过,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种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又有一种人,茫茫****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摩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
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
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式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
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上亦不妨,亦只是一个。
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3]
王阳明把知行分开来解释说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只因我们常人太容易知行歧出,分别心又重,“合”
起来着实不易。
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就是知行“只是一个”
。
用王阳明自己后来的话说就是“知之真切笃实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便是知。”
知行只是同一功夫过程的不同方面,本就一体,一分开就不是了。
未行的知是闻见之知、意见之知,不是真知,不是本知。
说它不是真知,因为它没有落实到你的心意里,没有体验内化了它,它就不属于你,而体验内化本身就是个知行合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