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立志成圣道同心同
王阳明的弟弟守文向阳明请教做学问的方法,王阳明强调首在立志。
而究竟如何做立志的功夫,守文希望王阳明能有条理,成系统地写出来,方便他时时反观自省。
还希望王阳明用词浅显一些,这样自己好理解,阳明应允。
于是便有了这封分量极重的家书,不管是从研究心学的学术角度,还是从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的角度,这封家书里关于立志的内容都是价值连城。
立志是王阳明教学育人的核心主题之一,追求圣学,首在立志。
立志是“种根”
的事,世人因循苟且,随俗习非,最终平庸地走向末流,皆是因为没有立志。
他引用二程的话:“有求为圣人之志,然后可与共学。”
先有成圣之志,才能与之共同求学,讲学。
人若真有成圣之志,必然会思考圣人之所以是圣人的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圣人的心纯粹关乎天理而没有私心杂欲吗?我若想成为圣人,也只有让自己这颗心纯然归于天理而没有私欲。
“欲此心之纯乎天理而无人欲,则必去人欲而存天理。”
关于“去人欲存天理”
,王阳明一次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曾说:“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王阳明说念念存天理,就是立志,就是“结圣胎”
,让天理像圣胎一样凝聚于心,这个以天理为内容的圣胎是良心、良知。
接着往下推进,王阳明说要想“去人欲存天理”
,必然要寻求“去人欲存天理”
的方法。
方法在哪里?当然是要向圣人先贤学习,考证精研经典。
要向先贤学习成圣的学问方法,则必须专心致志,听从前人大德的教诲,即便言有不合,也不得弃置一边,必须“从而思之”
,跟随前人的学问边修行边思考。
思考过后,若还是不能通达,则“又从而辨之”
,在对比、考证、思辨中求解,但不能动不动就怀疑前人的经典。
王阳明此套学习方法来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也将这“五之”
列为学之序。
“之”
都可做“诚”
来解,都是用“学问”
来“尊德性”
,都是通过学习来落实择善固执。
“学”
“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