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桐江波上一丝风(第10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看来,朱皇帝毕竟是个粗人。

他没有看清楚,东汉开国当时是很需要这类高士的。

当王莽篡汉之际,绝大多数公卿、士大夫都非常看重仕途、地位,而并不重视名节。

因此,进表、献符、俯首称臣者实繁有徒。

对此,光武帝深为戒虑。

所以,开国之初,尽管百端待举,万事缠身,他还是拿出很大精力,去一一访求那些不事二姓、避官归隐者。

为了提倡名节,对于那些“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的隐士,不但厚予赏赐,旌表嘉奖,而且,调整了西汉末年的取士标准,把这类人列为四科取士之首。

严光、周党这些名士,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他所要树立的标杆。

这里有一点必须指出,就是这些名士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完全脱离政治的漩涡,绝不会给朝廷带来任何麻烦。

这恐怕是光武帝尊隐的一个大前提。

非徒无害,而且有益,这粧生意,光武帝当然乐得做了。

一篇《严先生祠堂记》,曲折道尽了光武帝和严子陵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妙谛。

一方面是“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一方面,归卧江湖,“泥涂轩冕,天下熟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没有严光,不能成光武之大;没有光武,

也难以遂先生之高,而使贪夫廉,懦夫立。

“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说开来,尽管隐逸之徒极力摆脱政治的羁绊,但是,常常不免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统治者的工具。

由于隐逸的实质是远离政治纷争,不介人社会矛盾,以极度冷漠完全消解其人世之心,进入一种无是无非的超然状态,“万事无心一钓竿”

,因此,尊隐必然能够收到缓解社会矛盾、减轻朝廷压力的消释作用。

这叫作无用之为大用。

我以为,严子陵的高风,经范仲淹提倡之后,在北宋初年得以大行其时,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恰好适应了当时天下底定,四海承平,释兵权、削相权、集皇权的政治气候的需要。

闲翻史籍,看到有些帝王为了博取礼贤下士的令名,往往发优诏,备安车,礼聘隐士人朝,以装潢门面,点缀太平。

如果一时找不到隐士,有的甚至要特意造作,结果传为笑柄。

据《晋书》记载,桓玄推翻东晋王朝,自立为帝之后,看到历代均有隐逸之士,唯独本朝没有,“乃征皇甫谧六世孙希之为著作,并给其资用,皆令让而不受,号曰高士”

由皇帝出面,亲手制造“隐士”

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也够得上旷世奇闻了。

凭眼睛看,两座钓台相距很近,可要一一攀登上去,却也颇费周折。

原来,它们中间隔了一道堑壑,先要傍着一丛丛的长林古木,从东台下去,走到岔路丫口,然后折转身来,拐个六十度的锐角,再沿着那条通往西台的曲折山路,穿过林莽,一步步走上去。

太阳渐渐地热了起来,原来站在东台的高处,“桐江波上一丝风”

,吹到身上甚是凉爽;现在回到山坳坳里,顿时觉得热汗涔涔。

好在这段山路不算太长,耐着性子,很快就走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