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桐江波上一丝风(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里要提到两部书,一部是《古文观止》,里面选了范仲淹的《严先生祠堂记》;另一部是《留青日札》,载有朱元璋的《严光论》。

前者是人们所熟知的,在历代赞颂严子陵的诗文中,可说是调子最高昂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真是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

后者就十分生僻了,绝大多数人都未必知道朱元璋还能够撰写史论,而且,着眼的居然是隐士严光!

文章劈头就讲,严光的行迹,“古今以为奇哉,在朕则不然”

接着阐述理由:严光“之所以获钓者,君恩也”

,“假使赤眉、王郎、刘盆子等混淆未定之时,则光钓于何处?”

最后得出结论:“朕观当时之罪人,大者莫过严光、周党之徒,不仕忘恩,终无补报,可不恨欤!”

斩钉截铁,切齿之声可闻。

其实,这种思想并不是这位朱皇帝的发明,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其《读严子陵传》一诗中就曾写道:“客星何补汉中兴?空有清风冷似冰。

早遣阿瞒移汉鼎,人间何处有严陵!”

朱元璋易曹操为赤眉等,用事更显贴切。

当然,他所师从的不是文弱的诚斋先生,而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专门为帝王提供对付士人权术的战国时的韩非。

在韩非看来,许由、务光、伯夷、叔齐之辈,都是些不听命令、不能使令的“不令之民”

他们“赏之誉之不劝(不能受到鼓舞),罚之毁之不畏,四者加焉不变,则除之!”

恩威并用,软硬兼施,都无动于衷,那还怎么办?干脆杀掉。

韩非首创以思想罪、独立罪除杀隐士,后世付诸实践的代不乏人,朱元璋乃其尤者。

看过严子陵祠堂和碑林之后,我曾想,应该把朱元璋这篇《严光论》刻出来,让它与《严先生祠堂记》列在一起,使寻访钓台踪迹、研究隐逸文化的人,对于古代中国如何对待隐士的问题,有个全面的理解。

其实,尊隐也好,反隐也好,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无非是维护统治、巩固政权、治民驭下的两种相反相成的手段。

不管推行哪一手,都是为了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

历史上,一般是把光武帝刘秀划为尊隐一派的。

他有一封《与子陵书》,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后人评说:“两汉诏令,当以此为第一。”

全文只有五句话:“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

朕何敢臣子陵哉!”

但是,“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譬之疮痏,须杖而行”

我实在离不开你一可谓情辞恳切,语语动人。

光武帝还下过一个《以范升奏示公卿诏》。

起因是这样:太原隐士周党被征召,面见光武帝时,自陈“愿守所志”

,拒绝行臣下拜君之礼。

博士范升启奏,要求以“大不敬”

罪惩治周党。

光武帝在诏令中说:“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

结果,不但没有加罪,还赐帛四十匹,遣归田里。

朱元璋的文章,直接针对着严光和周党这两个人,实际上,对于光武帝此举,也是大不以为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是个么得感情的杀手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只为成就那些梦想造化之门我没想捉妖啊香江神探[九零]亚索的英雄联盟我是配角,超过了主角农家辣娘子有空间女帝:苟在深山,女儿将我吹成神反派女配,以武服人穿梭时空的侠客锦堂归燕不会真有人觉得修仙难吧从小镇做题家到首席科学家一剑倾国她心动之后我失忆了惩罪者:诡案迷凶原来我早就无敌了我在六扇门当差的日子沙雕仙厨的美食修真日常黄泉过阴人女尊世界的白莲花想当咸鱼实在太难了人在诸天,从被通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