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在当时的赵佶,是无法理解的。
史载,李煜在囚絷中,曾对当年错杀了两个直臣感到追悔。
且不知赵佶经过苦难的折磨之后,对于自己信用奸佞、荒**误国的行为,有没有过深刻的反思。
据传,他在五国城写过这样一首感怀抒愤之作:
杳杳神州路八千,宗枋隔绝几经年。
衰残病渴那能久,茹苦穷荒敢怨天!
古代圣人有一句很警策的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看来,岂“敢怨天”
云云,倒还算得上一句老实话。
有资料记载,钦宗赵桓在流放中也填写过一首《西江月》词:
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
权奸招致北匈奴,边境年年侵侮。
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词句直白、浅露,水准不高,达意而已。
但是,如果真的出自赵桓之手,倒是从中可以看出,他在历经劫难之后的些微觉醒。
1135年4月,赵佶卒于五国城,年五十四岁。
二十六年后,赵桓也在这里结束了他屈辱的一生。
生前,他们都曾梦想能够生还故国。
《纲鉴易知录》载,在燕山时,徽宗曾私下嘱托侍臣曹勋,要他偷逃回去转告康王赵构(即宋高宗):便可即位,救出父母。
羁押中的康王夫人邢氏也曾脱下金环,使内侍交给曹勋,说:请为我向大王转达“愿如此环,得早相见”
的愿望。
曹勋回去以后,即向高宗奏报,应迅速招募勇士绕行海上,潜人金国的东部边境,偷偷接奉上皇从海道逃归。
结果,不但意见未被采纳,曹勋本人还被放往外地,九年不得升迁。
原来,这里面有一种非常微妙、隐秘的内情。
高宗赵构乃徽宗第九子、钦宗的弟弟。
1127年4月,徽、钦二帝被俘北去,5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后来迁都临安,建立了被称为南宋的小朝廷。
他同乃父乃兄一样,也是最怕同金兵交战的。
他所信用的汪伯彦、黄潜善和充当金人内奸的秦桧,都是些主张逃跑和屈膝投降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块心病,就是如果抗金成功,父亲、哥哥就会返回,那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事实。
明人陈鉴有诗云:
曰短中原雁影分,空将儇子寄曹勋。
黄龙塞上悲笳月,只隔临安一片云。
诗意是说,捎话也好,“寄环”
也好,都是无济于事的,阻隔就在“临安一片云”
上,当然指的是宋高宗了。
与这种委婉的批评相对照,明代文学家文徵明在《满江红》词中,则一针见血地对赵构等人的卑劣用心进行了尖锐、直白的揭露:“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清人郑板桥也写道: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