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土囊呤(第8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过,诗中的“金人欲送”

的说法并不确实。

不要说活人他们不想放回,就是死者的灵柩,金人也无意遣返。

徽宗已知生还无望,临终时曾遗命归葬内地,但金廷并未同意。

六年后,宋、金达成和议,才答应把赵佶夫妇的梓宫送回去。

至于赵桓的陵寝,由于南宋朝廷无人关心,不加闻问,所以,究竟埋在哪里已经无人知晓了。

徽宗有皇子三十一人,公主三十四人,除了赵构和早殇的以外,其他统统被俘获到穷边绝塞。

在徽宗的近千名随从、钦宗的上百名随从中,有些年老体弱者抛尸于流徙途中,还有很多人惨死在金兵的剑锋之下,有一百多名“王嗣”

(徽宗的后代)成为海陵王的刀下之鬼一这是在金世宗即位诏书中罗列海陵王罪行时揭露出来的。

被俘的宗亲、后妃中唯一得以生还的是徽宗的韦后、高宗的生母,在高宗千方百计的营求下,得随徽宗的灵柩返回中土。

现今五国城的东门和南门外,有许多荒丘,传说乃赵氏宗室的墓葬。

另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在城内先后掘得许多用铁柜盛装的北宋通宝。

考古学家认为,可能是金人的掳获品。

在依兰一带,还流行有所谓“徽宗语”

者,类似切音叶韵,传说系当时徽宗与侍从所用之隐语。

有关徽、钦二帝羁身北国的情况,宋史、金史上只是寥寥数语,《松漠纪闻》《北狩行录》等几部个人著述,由于掌握资料有限,也都是语焉不详。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过去的历史向来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失败者如果不遭到痛骂,也要湮没无闻。

就我所见的史料钩沉,要推日本人园田一龟的《徽宗被俘流配记》较为详尽,但其中有些说法,还须做进一步的考证。

本来,赵佶的诗文书画都称上乘,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评说:“徽宗天才甚高,诗文而外,尤工长短句。”

在书法艺术上,赵佶以其深湛的学养、悟性和独特的审美意识,跳出唐人森严的法度,选择和创造了能表现其艺术个性的“痩金书”

体。

赵佶的画,同样居于北宋绘画艺术的峰巅。

他从当皇帝的第二年起,便日日写生作画,常年不綴;还从宫中所存的几万件绘画作品中精选出一千五百件,反复展玩赏鉴,再从里面选出上百件,日日临习,直到每一件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才肯罢休。

他作为一个绘画大家,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以及其他杂画、风俗画,各色俱备,技艺卓绝。

据说,在九年的穷愁羁旅中,他也未曾綴笔,仅诗词就写过上千首,但流传下来的极少,书画则已全部散失。

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金朝初期统治者对“汉化”

存有戒心,因而对流人的创作钳制极严,即使社会上偶有流传,也必然遭到禁绝;二是作者本人出于全身远祸的考虑,不得不忍痛自行销毁。

赵佶谢世之前,曾遭到一子一婿以谋反罪诬告,后来事实虽然得到澄清,但釜底游鱼早已被吓得惊魂四散,片纸只字再也不敢留存了。

就艺术方面看,李煜要比赵佶的命运稍好一些。

告别了五国城,我又沿着松花江、黑龙江,一路寻访了九百年前女真部族生息繁兴、攻城略地的丛残史迹,最后来到金代前期的都城—阿城的上京会宁府,考察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龙兴故地。

这座曾经煊赫百余年的王朝都会,几经兵燹劫火,风雨剥蚀,于今已片瓦无存,只余下一片残垣土阜,在斜阳下诉说着成败兴亡。

值得记述的是,据《大金国志》和《金史》记载,当时上自朝廷的宫阙、服饰,下至民风土俗,一切都是很朴陋的,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可是,后来这些值得珍视的遗产,在他们的子孙身上就逐渐销蚀了。

代之而起的是豪华、奢靡,玩物丧志。

他们在燕京,特别是迁都汴梁之后,海陵王完颜亮之辈,骄奢**逸,横征暴敛,简直比宋徽宗还要“宋徽宗”

了。

其下场之可悲,当然也和前朝一样。

汴梁城的南郊有个名叫“青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