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场环境的选择和展现,也有个角度问题。
电视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积累经验,在镜头前怎样将现场和自己的报道较好地展现给观众。
如果是活动式的展现,那么活动的范围有多大?活动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画面拍下来到剪辑台上怎样编辑剪接?每个段落之间怎样衔接?整体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式?这些问题必须在采拍阶段就进行“现场编辑”
,否则现场时过境迁,很难补拍。
△面对采访对象
电视记者在现场主持节目过程中,常常要进行现场快速采访。
面对特定的采访对象,面对正在发生发展的事件进程,有时会显得非常紧张。
没有经验的电视记者,往往在采访时忘记了画面的特定要求,忘记了观众收看的特定状态。
由于时间的限定和现场的紧张气氛,采访时就忘了应该怎样面对镜头。
有时,从屏幕上看到记者后脑勺长时间地出现,记者只顾及到同采访对象交流,忘了观众的收看,结果使观众看着很难受。
有时,电视记者只顾自己面对镜头提问,忘了同采访对象的交流,观众看了也很别扭,感到采访不真实。
电视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是三言两语的快速采访,怎样插入到报道之中必须在采拍时加以考虑,要想到观众。
电视记者为观众做报道,观众通过报道了解记者,如果经常犯这样那样毛病,观众就会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
所以,电视记者采访时不仅仅要想到怎样提问,还要想到采访是为观众进行的,要让观众较好地接受采访中传达的信息和观点。
△面对大庭广众
电视记者在现场报道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面对大庭广众。
在采访中,有时记者会受到许多现场观众的围观,有时要在一群人中进行报道和采访。
这种状况往往让记者分散注意力,也容易忽视“现场编辑”
的要求。
拍摄人员也容易遇到麻烦,拍摄记者同一群人打交道比拍一个人要困难。
作为电视记者要沉着冷静,现场无论怎样热闹,也不要分散主要精力,要时刻想到画面规定的方方面面,不可对个别细节有所忽视。
假设电视记者在情绪上显得不耐烦,或者在态度上显得很生硬,观众就会产生不好印象。
另外,电视记者在现场同一群人打交道还有个怎样出画的问题。
有时候记者忘记了观众收看,只顾同现场的群体进行交流,画面拍下来比较难编辑,显得非常凌乱。
有时候记者拿着话筒一个接一个采访,回来剪接时发现很难处理,声音同期带入画面往往不好剪辑。
这些问题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8.消息类新闻写作难度
250字,一般是一篇广播电视消息类新闻稿的长度。
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新闻,通常每条新闻的长度为1分钟左右;1分钟的新闻需要250字左右的文字稿。
这250字很短,似乎十分简单;但时间长了,事实上,250字的新闻稿并不十分简单,有一定的难度。
先说简单。
250字,只是一张稿纸的篇幅。
如果采访会议新闻,只从会议提供的材料中摘几段话就可以凑足这个数目。
或采访其他内容的新闻,有材料也可以摘用,没有材料,问一点情况也足够用了。
这250字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用不着什么高深的词句,甚至中学生都能应付,并不神秘。
再说难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