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如果电视记者缺少编辑意识,说话顺序混乱,下上段没有过渡,或者没有间隔,那么编辑手段再高明也是无法编辑出精品的。
即使是现场直播,电视记者仍然要有画面编辑意识。
电视记者的言谈举止虽然从现场直接推到观众面前,但剪辑台还在做着切换、剪接工作,电视记者稍有松懈就可能造成切换的困难。
哪怕是眼神、视线的不经意,反映到屏幕上观众即刻就会看出毛病。
画面编辑的各个环节,如开头、过渡、结尾、转场、硬切、特写、中景、近景等,都是为体现节目主题思想,达到特定的传播效果而采取的手法。
电视记者若对此无所考虑,是很难进入电视画面规定情景的。
电视记者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多熟悉画面编辑环节,最好能够亲自动手操练一番。
基本功扎实,才能使电视新闻现场口头报道更加得心应手。
在某种程度上讲,电视记者在编辑环节上的意识是全方位的。
△为屏幕前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电视记者在做现场口头报道时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为看不见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这是由电视画面特性所决定的。
电视记者在新闻报道现场,必须设想观众就在眼前,设想观众会通过屏幕怎样接受信息。
作为电视记者,难度较大的是增强新闻现场口头报道的“现场编辑”
意识。
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口头报道中如何增强编辑意识?如何为看不见的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归纳起来,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面对摄像机
当电视记者面对摄像机进行报道时,必须考虑自己怎样出画面,这些画面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观众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一般来说,电视新闻现场口头报道必须在当时就进行“现场编辑”
,否则拍回的画面很难进行调整。
通常,电视记者站在一个固定位置报道,第一个画面展现时就要入画。
主持人开始入画的拍摄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是拍摄全景,慢慢推向记者的近景,这时镜头固定,记者开始讲话。
一般而言,记者在远距离站立的位置上最好不开口讲话,因为会给观众造成声音上的距离感。
二是直接将镜头对准记者,第一个画面是记者近镜头,记者站在固定位置上进行口头报道,然后镜头拉开或转换。
三是拍摄一个中景,记者慢慢走向镜头,位置是由后往前走。
先站在一个地方,讲上几句话,边讲边向前走。
以上三种方法主要是从观众收视的角度来进行画面“现场编辑”
。
一般情况下,记者第一个画面不要从侧面走进屏幕,如果要走动应该是从后往前,而且不要走动过多,因为观众这时要注意听主持人在讲什么内容。
△面对现场环境
电视记者出现在现场,是用特定的现场环境作衬托来进行报道。
因而,对现场环境也要进行选择,同时要为观众进行“现场编辑”
。
电视记者要选择比较典型的现场环境,要设想观众通过屏幕对现场环境能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现场报道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场感,电视记者怎样将观众带入现场?怎样使观众产生参与感?这些问题必须在做现场报道时进行考虑,电视记者要考虑哪些内容通过现场画面来表现,哪些内容要作口头叙述来传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