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现场口头报道中,记者不能导演,随着事件的发展出录音,不能随意推出。
在推出录音之前,一般应说明这段“录音”
的时间、地点。
如果报道开头或题目对此有所交代就不必重复,但凡是人物谈话,需要交代人名,有时还可以自己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人物所谈内容。
录音推出后,一般不要再口头叙述录音中已说明的问题。
什么时候出录音,没有定律,这要看报道内容、主题需要而定。
只要说明主题、报道了新闻事件,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可以了。
(4)现场口头报道的题材选择
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适宜运用口头报道,总的原则是:有现场、有音响、正在进行的事件。
现场口头报道的特点在于记者在现场作口头报道,所以不是所有的新闻事件都可以用口头报道的形式的。
一些盛大节日的庆祝活动、重要纪念日的活动等,这些纪念性的活动都可以采用口头报道。
一般工程建筑的动工落成比较适宜采用口头报道,现场、实况音响都具备,记者也容易作口头报道,这类报道要防止公式化,老套重复。
国际交往中的一些活动往往采用口头报道的方式。
特别是对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运用现场口头报道可以更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口头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口头报道要求记者耳聪目明、反应机敏。
文字采访也要耳聪目明、头脑机敏,但口头报道要求在现场就要将观察和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
记者到达现场,必须立刻判断采制什么,怎么采制,否则就抓不住特点,会听,会看,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头脑灵活才会不失时机。
口头报道要求记者口齿伶俐、语言生动。
口头报道关键在口头,这比其他报道形式对记者的表达能力要求难度要大。
伶俐的口齿,并非绝对要求记者说话像文字表达一样严谨,而是从整体上听起来是顺畅的,表达清晰而又适当,能够随机应变。
所以反应要快,语言准确也是起码的要求。
技术熟练,动作敏捷。
现场报道采制时往往有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工作了半天,结果声音的采制、画面的拍摄没有达到较好的水准,其原因是对技术掌握不到家。
电视、摄影记者有句行话,叫“抢镜头”
,许多精彩的电视新闻和新闻照片,都是在一瞬间抢来的。
现场口头报道也要“抢”
,记者必须手脚迅速,作风勤快、不怕疲劳、艰苦。
(6)电视现场口头报道的特殊要求
在画面编辑上,电视新闻记者不可能凡事都亲自动手,但是却需要体会感受画面的内容。
△感受画面的“规定情境”
电视记者感受画面的“规定情境”
,首先要使自己的情绪同画面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电视记者对画面的感受除了对特定的画面内容加以体会外,还包括对自己出现在画面中的情景进行编辑思考。
如果电视记者缺少画面编辑意识,那么在镜头前怎么动、怎么讲、怎样攀谈、怎样采访、怎样把握时间长度等环节上则会出现失控状态。
因此,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口头报道前必须对后期编辑要求有所了解,在报道时仍然想到顺畅自然。
声音的剪辑缺少连贯性往往给观众一种断章取义的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