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一定程度上讲现场口头报道是一种口述新闻的方式,对于预知性的新闻报道来说,记者常常要事先将稿件写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口头报道的文字稿写作,要适合口头表达,篇幅不宜过长。
(3)广播电视现场报道的基本要求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对记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新闻的采制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而要做好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必须掌握基本的要领。
△准备和设计
准备工作除了思想上重视外,主要是对报道的事件尽量熟悉,无论是事和人,知道得越多越好。
现场口头报道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的,如果事先缺少准备和设计往往很难采制成功。
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突发事件事先不知道,记者碰上那就要靠经验和水平了。
但通常我们所报道的事件都是事先预知的,所以是有时间做准备和设计的。
△应变能力
口头报道关键在于记者是否具备应变能力。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到了现场,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如果自己首先慌张,那么这个报道就搞不成功。
记者心理问题就是临阵紧张,开了头不知下面说什么。
有时,记者口头报道所见所闻,遇到情况变化时就慌了手脚。
有些场面比较大的现场,记者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被这些场面搞晕,手忙脚乱。
口头报道一般当天采,当天发,工作起来尤为紧张,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心情紧张。
平时注意多锻炼,事先做些准备,多做几次就有了经验。
在口头报道中,除了记者自己口头的叙述外,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现场实况音响。
实况音响多种多样,有人发出的声音,有物体发出的声音,还有其他各种动物和自然现象发出的声音,等等,不管采录什么声音,必须紧扣主题,否则就是一堆无用的录音。
表现主题的实况音响能直接说明主题,烘托主题的实况音响增强报道的气氛。
捕捉实况音响时注意不要仅追求热闹。
在一些报道中,运用的实况音响存在复杂化的问题。
好像音响越多、越此起彼伏越好,使用过多音响,费力不少而效果却并不好。
实况音响也要少而精,具有特点。
在一些现场报道中,如果是工厂的题材,必有机器飞转,马达轰鸣;报道农村,必有鸡叫、鸟叫、车马响、拖拉机、抽水机等;报道商店必有人声喧哗、买卖声音出来。
有些声音是噪声,有些是滥用。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人的声音才最能够说明思想,最能表达感情,也最好避免雷同、重复。
因此,记者在采录现场实况时,应当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采录人的声音上。
△开头结尾与出录音前后
写作是开头难起,结尾难落,口头报道不仅开头难起、结尾难落,还有一个出声音的问题。
口头报道的开头与其他报道所不同的是,可以用实况音响,也可以用记者口头叙述开头。
无论怎样开头,都有一个原则,即开门见山。
最好开头不是空泛的抒情,闹哄哄的音响,听了半天也不知要表现和反映什么。
结尾的处理与开头一样,都要符合新闻报道基本规律。
最忌讳是记者最后来一段感想式的议论、总结、提高。
正确的做法是,有事则论,无事则了,恰到好处,不要没完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