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释读与评点]受托办事,复望借款及亡弟添嗣等事
banner"
>
由李鸿章此信可知,经方日前已获召见,并录成召见问答节略寄给父亲,李鸿章对他的对答感到十分满意,有“慰甚”
的表示。
从信中“上本喜问洋务,汝所敷陈,均得体要”
之语,则可知召见中光绪帝主要是问及他所感兴趣的洋务之事,而对经方的回答,李鸿章也都觉得抓住了重点,合适得体。
信中又言及受托为人办天津问津书院教席事(所谓“以问津相托”
)。
所说“前当翰林,爱赌博、花酒”
的温棣华,与孙毓汶(字莱山、莱衫)是“人皆知之”
的“至亲顽友”
。
孙毓汶时任军机大臣、刑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在与李鸿章一同应差的途次托为温氏安排问津书院教席,李鸿章说他本人没有意见,只是“此席由盐商捐办”
,为长芦盐运使额勒精额(“额运司”
,其人字裕如,故信文中有“额裕”
之称)所主,而这个人太过拘板,得容时间与之商酌,所以当时并未允定。
看来,与额勒精额商量,其人是没有答应,所以李鸿章对他说,如实在不行,现任李慈铭(字莼客)尚未辞该院教席,应从缓议。
李鸿章在信中又告诉经方,如额运司不肯送聘书(所谓“关书”
),自己也没有办法。
想来,李鸿章对温棣华印象不佳,对此事未必真用心尽力去办,再则,也是遇上了额勒精额这样较真的人,他恐怕不仅是“拘板”
的问题,当也有几分“持正”
在内,所以李鸿章也不好说什么。
额勒精额到这年末,便升为广东按察使。
至于在问津书院教席的李慈铭,是个很有特点的名士,五十岁出头才中进士,做了级别不高的京官,而更执着于文业,留下有名的《越缦堂日记》。
此人以持正耿介自视,善骂人骂世,而对李鸿章则少有微词,或说与有此期兼职问津书院教席并拿高薪(自还另有官职俸禄)的经历不无关系,是得过李氏的关照。
李鸿章此信中又言及由在海外的陈季同联系借贷洋款的事,按陈氏提供的消息,似乎事有转机,又透出一丝希望。
这当然是让李鸿章高兴的,不过他也有“周折必多”
的估计,做了“略拟准驳”
也就是讨价还价的准备。
并在信中告知经方,到时由他将相关方案送奕劻(庆邸)转呈奕譞(醇邸)核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