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
。
“学校即社会”
也就是跟着“教育即生活”
而来的,现在我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变成“社会即学校”
。
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
不要说“学校社会化”
。
譬如说现在某人革命化,就是某人本来不革命的。
假使某人本来是革命的,还要“化”
什么呢?讲“学校社会化”
,也是犯同样的毛病。
“社会即学校”
,我们的社会就是学校,还要什么社会化呢?现在我有一个比方,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
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
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
,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
;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
,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
。
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杜威先生在美国为什么要主张教育即生活呢?我最近见到他的著作,他从俄国(此处指社会主义的苏联——编者注)回来,他的主张又变了,已经不是教育即生活了。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他们是零零碎碎的实验,有好多的教育家想达到的目的,不能达到,想实现的不能实现。
然而在俄国已经有达到了,实现了。
假使杜威先生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
。
杜威先生是没有到过晓庄来的,克伯屈先生是到过晓庄来的。
克伯屈先生离了俄国而来中国,他说:离开莫斯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名叫夏弗斯基的,他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主张有许多和晓庄相同的地方。
我见了杜威先生的书,他说现在俄国的教育,很受这个地方的影响,很注意这个地方。
他们的办法与我们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不谋而合。
克伯屈先生问我们在文字上通过消息没有?我说没有。
我又问他:夏弗斯基这个人是不是共产党?他说不是。
我又问他:他不是共产党,又怎么能在共产党政府下办教育呢?他说:因为他是要实验一种新教育,所以俄政府许可他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