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共识和发展态势,才能真正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导向。
(二)儿童教育的创造精神
儿童本身因为没有固定思维或模式,所以也最具创造精神,这就必然要求做好儿童教育需要有更好的创新机制,有更高的创造力,才能把儿童本身所具备的这种天然特质更好地激励和发展起来。
观念层面而言,需“检讨过去,把握现在,创造将来。
……一切为了创造。”
充分认识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实践层面来看,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我们要把儿童视作“新时代之创造者”
,他们“不是旧时代的继承者。
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儿童生活是创造,建设,生长,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目标层面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而“教育上最重要的事是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
因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中的一个人。
环境对于幼年人的生活有两种力量:一是助力,二是阻力。
逆境令人奋斗,生长历程中发生了困难才触动思想,引起进步。
人的脑袋就是这样长大的,文明也是这样进化的。
我们应当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助力、阻力去培植幼年人的生活力,使他们可以做个健全分子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同时,陶行知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教育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
可见,以儿童带动儿童或者成人,传递信息、知识、能量、智慧,能够最大程度形成教育的创新效果。
(三)普及儿童教育的创新机制“小先生”
陶行知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提出“生活教育”
理论。
又从当时中国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出发,创立了“小先生制”
。
这是一种采用“即知即传人”
的形式来普及教育的有效方法。
“生是生活。
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
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