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可见诗人构思之深密。
最后两句含蓄地点明主旨,表面上好似在责怪那些低吟浅唱的歌女,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唱着这些靡靡之音!
实际上在这首诗中,诗人想警醒的并不是供人消遣娱乐的商女,而是她们的听众,那些在这种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亡国之音为乐的贵族豪绅,希望他们听到《**》这首歌之后,能够想到陈后主因骄奢**逸亡国的史实而有所反省。
有人曾把《泊秦淮》誉为晚唐七绝的压卷之作,想来不仅是因为这首诗有着清丽流畅的辞句、寄兴深微的构思、悲凉哀伤的意绪、凄凉沉郁的境界,更在于诗的深层意蕴,即其中包孕着的诗人对统治者的批判、对时局的焦灼、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辑评】
“烟笼寒水”
,水色碧,故云“烟笼”
;“月笼沙”
,沙色白,故云“月笼”
;下字极斟酌。
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
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唱《**》曲,唱而已矣,哪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
勾魂摄魄。
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
二字,将“亡国恨”
三字扫空。
——清·杨逢春《唐诗绎》
首句写秦淮夜景。
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
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
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
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清·李锳《诗法易简录》
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与扬州二地而言。
此商女当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夫金陵,陈之国都也。
《玉树**》,陈后主亡国之音也。
此来自江北扬州之歌女,不解陈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遗音。
牧之闻其歌声,因为诗以咏之耳。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首二句写夜泊之景。
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
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致召危亡也。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