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两人常常凑在一块儿,一个教得仔细,一个学得专注,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关系多好。
潘瑕看在眼里,心里却不是滋味。
有次李春花去河边洗衣服,潘瑕凑到王卫东跟前,撇着嘴,酸溜溜地说:“哟,王队长教得挺起劲啊!
春花姐可是大姑娘,你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男女授受不亲’没听过啊?她想学认字,我们女生也能教,用得着你在这献殷勤?”
这话像盆冷水,一下子浇灭了王卫东的好心情。
他这才反应过来,男女授受不亲,要是被人误会了,对李春花的名声不好。
他被潘瑕堵得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心里又急又气——自己明明是好心,怎么就成献殷勤了?思来想去,王卫东觉得这事得赶紧解决。
过了两天,他找了个机会,对李春花说:“春花妹子,最近队里活儿多,我可能没时间教你了。
潘瑕文化程度高,人也热心,让她教你,肯定比我教得好。”
他又找到潘瑕,把课本和纸笔递给她,郑重其事地说:“潘瑕,春花想学认字,你就多费心,好好教她。”
潘瑕没想到王卫东会这么做,愣了一下,随即接过东西,心里那点酸意,莫名就消了些。
等“潘瑕告状”
的风波渐渐平息,王卫东悬着的心刚松了半截,思绪却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农场里那些没学上的孩子。
他琢磨了两宿,揣着刚蒸好的玉米窝头,直奔生产队支书家。
“支书,您看咱们农场方圆几十里连个像样的学校都没有,社员家的娃想读书,得翻山越岭走老远。”
王卫东坐在炕沿上,语气恳切,“新来的知青里不少是高中毕业,有学问、人品正,我想着能不能组织他们,农闲时义务办个识字班?哪怕像夜校那样,晚上点灯教一会儿也行,总比让娃们成睁眼瞎强啊!”
支书吧嗒着旱烟,烟杆在炕沿上磕了磕,沉吟半晌才点头:“你这想法长远,是为大伙好。
这样,下次去公社开会我跟书记汇报,不过办学校是大事,得要上级教育部门的正式批文,不是咱们说了算。”
深秋的风裹着寒气,吹得路边的茅草瑟瑟发抖。
两辆自行车碾过泥泞的乡间小路,镇小学的刘老师和张老师顶着风往农场赶——他们是受公社教育组委派,来考察办学条件的。
车把上挂的公文包被风吹得“啪啪”
响,两人骑一会儿就停下来搓搓冻僵的手,鼻尖都冻得通红。
王卫东早早就等在村口,裹着打了补丁的旧棉袄,领口塞着棉花。
远远望见自行车的影子,他赶紧迎上去,帮两位老师扶车、掸身上的泥。
这些天他早把情况摸得门清,心里盘算着要怎么说:农场百十户人家,适龄儿童二十多个,最近的镇小学得走七八里山路,娃们天不亮就得揣着冷窝头出发,遇上雨雪天,山路滑得能摔跟头,危险得很。
队部办公室简陋得很,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木桌和两把椅子。
王卫东把准备好的情况一五一十汇报,从娃们上学的难处说到知青们的教学意愿,说得口干舌燥。
两位老师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不时点头。
可等去看准备当教室的旧仓库时,两人却连连摇头——斑驳的土墙上裂缝能塞进手指头,茅草屋顶透着光,下雨准漏,木门歪得关不严实,风一吹就“吱呀”
响。
“娃们读书是大事,安全更要紧。”
刘老师指着摇摇欲坠的房梁,眉头皱得紧紧的,“最好还是新建几间瓦房,不然没法保证安全。”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