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文象 观物造字与凝固自然的生命符号(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4]

东巴文字是用图画的方法写成,一字像一物或一事,象形或拟意,与图画之惟妙惟肖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来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造型的质朴,适当的夸张,具有朴实稚拙的美感。

如虎字,基本上绘成一只老虎,头、身、尾、四肢,样样俱全(也有的只绘虎头);如牛字,东巴文标出整个牛头,有耳、有眼、有嘴、有角,甚至还画出身子;如“人”

字,东巴文画成人形;而“鬼”

字,则在“人”

字上竖立三根头发,意思是披头散发,反映纳西同胞包头、护发的习俗,并把裹头与披头、绾发与披发作为人鬼的区别,想象力丰富、贴切,童真拙朴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但是,关于纳西东巴文字具体的创制时代,神话并无记载。

学术界对东巴文的创制时间有洪荒时代、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初等不同的说法,尚无确切定论。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东巴文的创制要比汉字晚得多。

[5]但从文字自然形态发展的角度看,东巴文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东巴象形文字拥有1600个左右的符号,最初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后来随着纸的发明,纳西先民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一种特殊制造的纸上。

这种纸用产自玉龙雪山上的瑞香树皮加工而成,质地厚,经久耐磨,具有防虫、防腐、便于长久保存的特点,因用其专门书写东巴经书,因此这种纸又称为“东巴纸”

从保留下来的卷帙浩繁的《东巴经》看,留存至今的东巴经书和文献多达1500余种,共两万多册,其中东巴经典约有一千多部,涉及天文地理、宗教哲学、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各个方面,被喻为古代纳西族的“大百科全书”

由于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纳西先民对生存自然环境和自身状况的一种纯真、直接、质朴的描摹与描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又是对人与自然情感、生命、意志交往的一种真实、自然、率真的记载。

人们在接触到东巴文字的第一眼,便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被这种文字背后所蕴藏着的人与自然蓬勃的生命力所震撼,仿佛回到了神话时代,来到了那个以描摹自然来表达人类自身情感的“东巴戛拉”

岁月中。

因此,东巴文字就是记载自然、记载人类自身的生命真实。

可是,现在的纳西族东巴文字正处在一种濒危的边缘,能够读写纳西文字的东巴越来越少,一方面东巴文字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备受欢迎,另一方面其作为文字的初始功能正在日渐衰微。

其实,这只是一种历史之规律:当一种强大文化侵入时,往往会造成另外一种文明的消亡。

彝族的彝文由图画文字、表意和表音三个部分构成。

图画彝文不直接与语音发生联系,一个符号有的可以读一句话,有的可以读成一段话,目前能识读的图画彝文已很少了,只是散存于民间毕摩的经书里。

相对于起源神话较单一的东巴文来说,彝文起源的神话相当丰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说法。

这是因为,彝文在滇、川、黔、桂等地区均有分布,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各地的彝族人民之间鲜有交往,因此关于文字起源的神话版本众多。

其中,部分神话涉及取象造字之说。

贵州西北部的彝族神话中说:古代有一位聪明的吉禄老人,从刻画六种家禽和六种野兽的形象开始,到树上记年、石上记月,成为十二地支的符号,形成了同汉文完全不同的、独特的彝族文字。

云南的彝族神话则说:一个叫伯博伯耿的先知根据鸟兽的足迹和事物的形象创制了彝文。

[6]这样,将彝文的形成与人与自然的交织联系在一起,说明文字乃是早期彝人观自然之物取其象的智慧结晶。

所以,彝文创制之后,“苍天有光彩,大地见光明,人生根势大”

,“金字黑字,像太阳,放光芒;像月亮,明晃晃。”

[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