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文象 观物造字与凝固自然的生命符号(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广韵·九鱼》引《世本·作篇》曰:“沮诵、仓颉作书”

;《四体书势》曰:“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

但后来“诸书多言仓颉,少言沮诵”

[2]从而使得“沮诵、仓颉共创说”

逐渐地湮没了。

但是,文字的创造绝非仓颉一个人独创,而是先民们在长期与自然万物沟通、交流、融合、汇通的过程中集体创制出来的。

仓颉,不过是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向规范文字过渡的过程中,起到搜集、整理的重要作用。

总之,汉字是远古先人本乎自然、象其物宜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抽象的概括。

在这一过程中,人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交流与彼此浸润的,人的生命和情感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和情感通过汉字这一载体,契合成一个丝丝相连的生命整体与情感整体。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既是传播语言的媒介与符号,更是生命的载体与情感的载体。

随着汉字的发展,特别是汉字楷化以后,已经偏离了早期形象如画的特征,但是汉字的象形特征通过多种途径保存下来:第一,类化转移。

如“日”

在楷书中已不见象形原貌,但并未失去以形传义的功能,它通过以日为部首的字表现出来,如昏、昧、昭、暮、暗等,日在此起到了意义规定作用,使得使用者见此类字,便与太阳、光明等联系起来。

第二,抽象提示。

汉字字型具有似与不似之特点,初见不像,细研又依稀可辨。

第三,意断势联,即随笔势判断其象形原貌,等等。

[3]总之,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在肯定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基础上对自身、对环境的抽象概括和复演。

如果说汉字楷化之后,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其象形的特征,那么纳西族的东巴文,则是“活的象形文字”

这种象形文字在纳西语称为“森究鲁究”

,意为刻在木石上的标记,说明文字创造之时还没有用以书写的纸,只能以图画的方式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地刻在木石之上。

之所以称之“东巴文”

是因为纳西族的老百姓会讲纳西语,但不会写其字,只有纳西族的祭司“东巴”

才有资格学,且大多用来书写东巴经文,所以人们便称之为“东巴文”

曾经流行于西亚、北非等地的古代象形文字,早已被淹没在滚滚黄沙和断垣残壁之下,而东巴文字至今还为纳西族同胞所应用,成为世界古文字的活化石,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纳西族神话《东巴文字的来源》中说,一个汉族人、一个藏族人、一个纳西族人约好一同到天上找天神取经,结果汉族人、藏族人就先走了,把纳西族人东巴戛拉丢在后面,等他去追赶两位伙伴时,两位伙伴已经回来了。

于是:

(东巴戛拉)对汉人和藏人说:“我虽然没有取成经,没有学到写字的本领,但是,我能够看见山就写山,看见人就写人,看见马就画马。”

说完,当场就给他们画了许多山、水、羊、马、牛、人……的符号。

从那个时候起,纳西族的东巴想写啥就画一个啥,念经的时候就有了象形符号的东巴文经书,再也不愁没有文字了。

所以,直到现在,纳西族用的都是象形文字东巴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