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 探索剧(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新时期话剧的探索,始终遵循着“文学是人学”

的创作原则,突出的是对人物“个性”

的塑造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问。

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两部作品——《狗儿爷涅架》和《桑树坪纪事》,就是典型的代表。

《桑树坪纪事》是根据朱晓平的小说《桑树坪纪事》《桑源》和《福林和他的婆姨》综合改编而成的一部无场次话剧。

它以热烈而冷峻、激越而苍凉、悲情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现代中国西部黄土高坡上的桑树坪人因贫困与生存的冲突所发生的幕幕扭曲可笑而又令人惨不忍睹的悲剧。

剧作以现代人、知识青年朱晓平的双重视角,展现了70年代前后陕西农村一个叫桑树坪的生产队里发生的故事。

生产队长李金斗是剧中描写的主要人物。

在他的性格中,美与丑杂糅,善与恶相混,是一个难于用好与坏衡量的人物。

为了全村人的温饱,他在公社干部面前跑前跑后陪笑脸,费尽心机,软磨硬泡,讨价还价,为的是给村民们“多留下十斤八斤的麦”

为抢救生产队的饲料粮,他在一次塌窑事故中被砸断了腿。

可是,在外来的麦客面前他却欺行霸市,故意压低价钱迫使麦客就范。

为霸占外姓人王志科住着的两孔窑洞,他竟发动村民写检举信,把无辜的王志科送进了监狱。

他的寡媳许彩芳与麦客榆娃相爱,硬是被他拆散。

他想要彩芳转嫁他的残疾儿子仓娃,彩芳不从,以死抗争,最后只得跳井结束了生命。

剧中描写的其他人物和事件也具有着典型性。

如阳疯子福林的媳妇是用妹妹月娃“换”

来的,这便成为他敢于当众凌辱妻子青女、扯下她的衣裤、逼得她发了疯的“理由”

—“我的婆姨!钱买下的!妹—子—换—下的!”

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

要请客,强行要拉走村里的宝贝耕牛豁子杀了吃,桑树坪人忍无可忍,气愤之下一起动手打死了心爱的豁子。

在这些事件中,桑树坪人既是悲剧的受害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剧作在赞扬桑树坪人勤劳、善良的人格和不屈不挠品质之时,也对他们思想中的狭隘、自私、排外的小农意识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令观众痛心疾首地感到,在这块贫膺的土地上封建主义的愚昧、狭隘、闭锁、保守的习惯势力,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枷锁一样扼杀着人性、窒息着青春,束缚着社会生活的进步。

人物的形象化,语言的个性化,形成了该剧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桑树坪纪事》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戏剧,它在表现形式和舞台艺术处理方面已经与传统的现实主义话剧有了很大的不同。

该剧汲取了当今世界和我国新时期以来戏剧艺术探索的各种成功经验,采用了多种舞台手段,写实与写意、现实与超现实、再现与表现,以及话剧表演形式与音乐、舞蹈的融会,都在舞台表演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实现了社会内容与艺术形式之间相当完美的结合。

该剧的成功与导演的舞台创造和舞美设计的成就分不开。

导演徐晓钟在导演该剧时有意识地针对前期探索戏剧的不足,在深刻的思索中有机地融合各戏剧体系与流派,其指导思想是:坚持现实主义基础,在更高层次上研究传统艺术的美学原则,有分析地吸收现代戏剧(包括现代派戏剧)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辩证地兼收并蓄,以我为主,孜孜以求戏剧艺术的不断革新。

导演在叙述体戏剧与戏剧体戏剧的兼容中,一方面找到了从表现到再现的自由过渡,避免了此前一些话剧在探索过程中在上述两方面的疏离;另一方面在寻找情与理的和谐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使舞台表演带给观众以情感的激**,同时又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该剧的舞美设计既恢弘大气,又意蕴深远,为主题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设计者刘元声等以大写意的原则在转台上安置了一个14米直径的倾斜“大转盘”

——象征着五千年黄土高原的大源背,“圆盘”

高端的一侧是用提炼的写实手法体现的傍坡而凿的村民居住的窑洞和牲口棚。

窑洞上背负着一座大山,远远看去又似蹲伏着几尊佛僧,木讷地瞪视着辽阔的黄土高原,任凭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演化。

面对大山的是一口深不可测的唐代古井,正中一个硕大的太极图,那伸开去的阴阳两极八卦图符的弯曲小路,仿佛就是人生复沓的轨迹,既无始又无终。

而人生命运的主题旋律,就随着舞台的转动“奏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欢想世界现在我想做个好人没金手指照样无敌灶神崽崽三岁半黑夜玩家人仙武帝射程之内遍地真理帝王独宠:皇后娘娘沦陷了我妻世界我用学习系统搞科技穿成残疾将军的小甜妻我要做阁老我在末世能升级郎悔被奶奶按头结婚?爷他一秒沦陷了我不是五五开冠冕唐皇这个团宠有点凶大唐如意郎我又把偏执夫君亲哭了藏锋神算:开局拒绝女帝!刀镇星河悠闲修道人生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