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九 心性体用 理学的昌明与衰变(第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将“关学”

纳入“洛学”

他说:“所谓天命之与气质,亦相羁同,才有天命,便有气质,不能相离,若缺一,便生物不得。

既有天命,须是有此气,方能承当得此理,若无此气,则此理如何顿放。”

(《朱子语类》卷四)气质之性是禀天命之理而来,天命之性相当于理,是天地万物的本然之性,也是气质之性的本然。

气质之性所折射出的不同现象,既有理的作用,也有气的作用,由此朱熹总结其观点:“论天地之性则是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

(《答郑子上第十四》),因此人有不同之性,气质之性也就有了善恶之区分。

所以需要通过《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

的过程来改变恶的人性,以达到改恶从善的目的。

这样,作为天命之性的天理与气质之性的人性就得到了统一,由此朱熹也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主张与内省、践履等治心治学方法。

他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孟子集注》卷五),“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朱子语类》卷十三)。

天理是自然之道,是本体,人欲即人心,人心有善恶。

符合天理的是善,违背天理的是恶,当人欲泛滥,恶性发作的时候,天理势必遭到损毁,为了变恶为善,“复尽天理”

,就必须要“革尽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二)象山学:指陆九渊的学术思想。

图4-9-5陆九渊像

陆九渊,字子静。

曾讲学于贵溪象山,号称象山,因此其学术也被称为象山学。

在南宋学术史上,朱、陆之争形成了新儒学的两大对立学派。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夏,吕祖谦邀请朱、陆等学者聚会信州鹅湖寺(史称“鹅湖之会”

),讨论学术问题。

当时陆九渊有一首论学诗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最灵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鹅湖和教授兄韵》)“易简”

与“支离”

,是象山自判与朱学的不同之处。

陆氏之学主要在于阐扬孟子的性(心)善,提倡“本心”

,形成其“心即理”

的哲学基础。

他认为:“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孟子曰‘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又曰‘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