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明代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第八十二至八十四回也写了佛祖莲台下的白牛化作仙师挡路,被活佛金碧峰看出本相令现形被牵回,而青牛则脱化得道。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引刘宋时刘义庆《幽明录》的传闻:
桓玄在南郡国第居时,出诣殷荆州,于鹄穴逢一老公,驱青牛,形色怪异,桓即以所乘马易牛。
乘至零陵,駃(快)非常。
因思息驾饮牛,牛径入水,不出。
桓遣人觇守,经日绝迹焉。
[13]
牛为水兽的意旨,非常明确。
这样的毛色、形貌怪异,而因入水不出的行为显得更加神奇诡异的牛,岂不令人浮想联翩!
《艺文类聚》卷八十三也收有南朝刘宋时,巴丘县(今江西峡江县)“黄金潭”
“黄金濑”
得名的传说,据说就是有人无意中在深潭内发现了金牛:
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
,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
。
古有钓于此潭,获一金锁,引之,遂满一船。
有金牛出,声貌莽壮。
钓人被骇,牛因奋勇跃而还潭,锁乃将尽,钓人以刀斫得数尺。
潭、濑因此取名。
[14]
而《艺文类聚》卷八十三还收有《幽明录》另一段传说,可与此呼应:“淮南(今安徽当涂县)牛渚津水极深,无可算计,人见一金牛,形甚瑰壮,以金为锁绊。”
这一民间传说的异文见于刘敬叔《异苑》:“晋康帝建元中,有渔父垂钓,得一金锁。
引锁尽,见金牛,急挽出,牛断,犹得锁,长二尺。”
至于《太平寰宇记》卷一百闽县下则引《闽中记》也称,某渔父垂钓得一金锁,牛断锁入水。
晋康帝诏于此立庙,其神甚灵。
可见在晋代以降,这是一个有着一定分布面的同源传说。
而张华《博物志》卷三称:“九真有神牛,乃生溪上,黑出时共斗,即海沸,黄或出斗,岸上家牛皆怖,人或遮则霹雳,号曰‘神牛’。”
《后汉书·郡国志》注引《交州记》曰:“有山出金牛,往往夜见,光曜十里。
山有风门,常有风。”
这些山水幽处所生神牛传闻,丰富了牛的水兽性质。
当然,也有理由认为这一传说,到了唐代衍变为《戎幕闲谈》写李公佐所听到的水神故事,说是唐贞元丁丑年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杨衡泊舟古岸,两人在佛寺中“征异话奇”
,杨告公佐云:
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
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
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
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鏁,力莫能制。
加以牛五十馀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
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