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鬐,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
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
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
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
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
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
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悚,不知其由。
尔时,乃渔者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文本载录的下半部分叙述,元和九年(814年)春,公佐登洞庭的包山,“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
,他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
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
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
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
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
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数十载,庚辰以战逐去。
颈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
这才证实,原来当年楚州刺史李汤所见,与杨衡转述的,与《岳渎经》的记载是符合的。
[15]
这水兽具有大于五十余头牛的力量,《古岳渎经》记载是“力踰九象”
,它被颈系粗绳,鼻穿金铃,犹如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难怪鲁迅认为孙悟空原型是这个无支祁。
而由牛形向“形若猿猴”
的转变,当非平白无故。
因此,华夏中原的牛形象,其保留着较多的印度与西域文化中的怪牛原型,其中许多似乎总是带有一缕缕“异国情调”
,而以牛形象作为华夏中土人们的联想基点、在牛形象基础上延伸生发的外来“异兽”
也就如同绵绵瓜瓞,种类繁杂。
梁代任昉《述异记》写:“轩辕之初立也,有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
而这蚩尤神的形貌与牛接近:“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
,他的头上也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觝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盖其遗制也。”
研究者认为:“这是后代追溯前代之说,不一定完全符合前代的实际,特别是其牛形的特点可能是后起之说。”
[16]然而晚起的对蚩尤这一边缘化的神如此外貌描述,不见得就是没有价值的。
其中的外来南亚、西域的文化因子就是值得注意的。
前举清代小说《鼓掌绝尘》描写的西番出产的“火睛牛”
,《圣朝鼎盛万年青》海波国进贡的身如牛头如鼠的“金鳌熊”
等,皆是。
这实际上也都反映了长期以来西域为主的周边国家向中原进贡异兽的历史事实。
“异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