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请求恢复科举八股、重立四书为唯一教材。
面对汹涌暗流,刘珩未动一兵一卒,只下一道诏令:“凡愿讲学者,无论新旧,皆可报名参加‘百家论道会’,于明年春在嵩阳书院公开辩论七日。
胜者,其学说纳入官学体系;败者,亦赐田五十亩、宅一所,养老无忧。”
消息传出,天下哗然。
有人讥讽此举为“以口舌代刀剑”
,也有人赞其“开千古未有之宽容”
。
苏霁得知后拍案称妙:“此非争胜负,乃是示天下以‘理可辩,道不独’。
昔日秦皇焚书坑儒,今上却请骂他的人登台畅言??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果然,不到一月,报名者达三百余人,既有白发苍苍的经学家,也有来自交州的黎族长老、西域胡僧、甚至一名曾为奴婢的盲女琴师。
论题从“民是否可议政”
到“女子能否为官”
,从“税赋该不该均平”
到“死刑是否应复核”
,无所不包。
水昭受邀担任首场主持人。
那一日,嵩阳书院内外人山人海,不仅有官员学子,更有农夫、工匠、商贾、戍卒,乃至扶老携幼的妇孺。
他们自带干粮,在雪地中排队三里,只为听一场“不用跪着也能说话”
的讲会。
第一场辩题为:“庶民识字,利大于弊乎?”
正方为首的是十二岁的夜校学生林小禾,她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衫,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我娘去年冬天病重,大夫写了药方,家里没人认得字,抓错了药,差点没救过来。
后来我学会了认字,现在全村人生病都来找我读方子。
你说,识字是不是救命的事?”
反方是一位须眉皆白的老进士,冷笑曰:“妇人小儿妄议大道!
百姓但知耕织足矣,何必染指文字?一旦人人能言,纲常何存?”
林小禾毫不退缩:“您说百姓不该说话,可《孟子》里明明写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话是谁写的?不也是读书人吗?若您觉得这话不对,那就请您把《孟子》也烧了!”
全场轰动,掌声雷动。
七日论道,百场激辩,最终并无胜负判决。
刘珩亲临闭幕式,只说了一句话:“今日所见,非哪家之胜,而是‘理’之胜。
从此以后,季汉不以权力定是非,而以千万人之耳目心志共评天下事。”
自此,“论道会”
定为三年一届,地点轮换,议题开放,参与者不限身份,唯求真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