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八百八十四章苏序一家(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

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

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书,学习断句、作诗文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

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18岁。

苏洵尚未发奋读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

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

苏洵仍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不问”

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长子景先。

北宋明道元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

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

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

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

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

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

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

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

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

,“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

,“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

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

苏洵的散文多为论辩文,据王水照《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统计,苏洵论辩文与杂文的比例为六比一,而字数之比为十比一,前者字数约有七万字,后者则只有七千字。

论辩文必须把道理说深说透,使人没有反驳的余地。

苏洵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他毫不掩饰地承认自己对战国纵横家的爱好,说“吾取其术,不取其心”

,即汲取纵横家的雄辩手法,不学习他们的为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