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白寿彝先生在考察1949年前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发展并对其各划分为四个阶段时,就立足于这一观念和方法。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比较真切地观察不同时期史学的特色,才能比较科学地揭示史学同社会的关系,进而看清史学在历史活动中的位置。
准此,依笔者的浅见,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有六变。
一变为辛亥革命前后(上限可追溯到19世纪末),在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中,在西方进化论的推动下,出现了“新史学”
的倡导。
二变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浪潮中,西方史学被大量介绍到中国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兴起,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最重要的事件。
三变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史学家们的忧患意识、爱国**凝聚于笔端,驰骋于历史,倾注于现实,中国史学的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充分、最有力的展现。
四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中国革命成功之时,也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之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国政治生活中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乃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史学揭开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的序幕。
五变为十年“**”
,史学遭受到空前的破坏。
而尤为严重者是政治性质的所谓“儒法斗争”
论窃取了史学的名义和旗号,败坏了史学的名声和威望;这种双重悲剧与创伤的消极影响在“**”
结束后很久才逐步被克服。
六变为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起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洗礼,中国史学在不断纠正教条主义影响的过程中,坚持在唯物史观原则指导下进行新的创造,批判继承中国史学优秀遗产,积极引进和借鉴外国史学的有益成果,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大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把握客观历史运动中来考察史学的变化呢?一则是这便于揭示史学的时代特点,二则是这便于说明史学与社会的联系,三则是这便于认识一定时代的史学如何用于这一定的时代。
弄清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这是因为,现在还有人认为史学应当远离现实社会,尤其是远离现实的政治。
不论是出于追求“纯学术”
的考虑,还是为了“维护”
历史科学的尊严,都不能不正视上述事实。
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要求史学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史学、史学的主体以及史学同社会的关系。
为此,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自身的历史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乃是史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修养之一。
三、20世纪中国史学的得失利害与经验教训
在认清了史学自身的发展和在客观历史运动中史学的变化之后,现在,我们来看看20世纪中国史学的得失利害与经验教训。
对此,我们是否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来共同思考:
——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什么?
——20世纪中国史学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0世纪中国史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20世纪中国史学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什么呢?是历史观的进步。
20世纪的中国史学,从20世纪开始时就有“新史学”
的提出,如今将要走过一个世纪的历程。
百年之中,学派林立,名家辈出,硕果纷呈,或推重方法,或讲求史料,或倡言史观,林林总总,气象万千。
今天,人们面对百年史学,不论是回顾,是总结,是批判继承,是重新评价,该从何谈起呢?尽管见仁见智,在所难免,而学术史的研究毕竟是严肃的事业,需要人们严肃对待;同时,史学同任何事物一样,其发展也必有基本的和本质的方面,需要人们认真看待。
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从中国史学发展之总的进程来看,从史学的本质属性来看,历史观的进步是2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