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论历史在现实中的意义[1]
banner"
>
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历史仅仅是关于过去的事情,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误解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也是人们觉察不到或不能直接觉察到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反映历史学这门学问的特殊个性所致,不如说是人类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与认识上的悲哀。
其实,历史与现实本有密切的联系,历史对于现实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想成果,也是历史学之社会价值的标志之一。
当然,由于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路径的不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人们在表述这一思想成果时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但大致不会脱离这一思想成果的轨迹。
正如恩格斯所概括的那样:
历史思想家(历史在这里应当是政治、法律、哲学、神学,总之,一切属于社会而不是单纯属于自然界的领域的简单概括)——历史思想家在每一科学领域中都有一定的材料,这些材料是从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维中独立形成的,并且在这些世代相继的人们的头脑中经过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道路[2]。
这段话,从“科学领域”
的“材料”
和人们思维活动的发展,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密切联系及其对现实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至晚在西周至西汉时期,在一些经书和史书中,已经产生了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之明确认识的思想“材料”
。
如《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诗·大雅·**》:“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
殷之亡,周之兴,是当时的大事,这不仅是政权的更迭,而且也促进了人们历史观的变化。
以前朝的兴亡为借鉴,从而谨慎地对待政治统治,体现了西周时执政者周公的思想之深邃。
而这一思想在诗歌中的反映,说明它已在较广泛的范围里得到传播。
《易·大畜》上有这样的说法:“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这里强调人们要多了解前人的嘉言懿行,以积累自身的“德”
,即提升自身的修养。
显然,这完全从正面说明“前言往行”
对现实中的人们的重要。
《战国策》卷一八《赵策一》记载了这样一个哲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所谓“前事”
,是指以往的经验教训,所谓“后事”
,是指现实中人们的活动。
在这里“前事”
与“后事”
的联系以及“前事”
对“后事”
的意义,被表述得极为明确和重要。
司马迁进一步指出了历史(古)对现实(今)的意义,他认为:“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3]古人的道(言论和行事),今人可以用来作为“镜子”
对照或抉择自身的言行。
从上述这些思想材料来看,我们的先人在历史对于现实之意义的问题上,至晚在西周至西汉时期,已经形成了逐步清晰的认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