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机智,但却并非“论”
的主要作用。
从“论”
的发展趋势及主要功能来看,还是重在评价史事和人物。
史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在求得历史“真相”
的基础上,解释历史、评价历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多途发展的趋势,史学家对“论”
的撰述更加广泛。
就“论”
的专门著述来看,《隋书·经籍志》中史部就有多种关于“论”
的专书著录,如正史类有何常侍撰《论三国志》九卷、徐众撰《三国志评》三卷;簿录类有不著撰人的《正统论》一卷。
子部有夏俟湛的《新论》十卷、顾欢的《夷夏论》一卷、刘虞的《政论》五卷、刘劭的《法论》十卷和《人物志》三卷、殷仲堪的《论集》八十六卷;集部有刘楷的《设论集》七十三卷、《杂论》十卷等。
这只是择其要者而举之,因大多逸佚,故有的专论内容已不得其详,但这一时期“论”
在史学及史学以外其他广泛领域受到重视,是确切无疑的。
至于“论”
的专篇,那就更多了。
从《昭明文选》的选篇上可见,“论”
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受到编者的重视,专设“史论”
上下两卷(卷四九、卷五十),收录班固《汉书》、干宝《晋纪》、范晔《后汉书》、沈约《宋书》中的论、赞多首。
《文选》还设有“论”
(杂论)五卷(卷五一至卷五五),收录贾谊《过秦论》、班彪《王命论》、曹冏《六代论》、李萧远《运命论》、陆机《辨亡论》上下篇和《五等诸侯论》等,也多与史论有关(其中只有个别篇名的“论”
字为编者所加)。
《文选》拥有较多的读者,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史论的影响,促进了人们对史论的更多关注。
北宋学人所编纂的《文苑英华》,收录前人之“论”
数量更多,且有更细致的分类(见卷七三九至卷七六〇),其中关于天、道、封建、贤臣、臣道、政理、食货、刑赏、兴亡(上中下)、史论(一至四)、杂论(上中下)等,多与史事有密切关系。
这一方面反映出史学家和各方面学人对“论”
更高程度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宋代学人对前人之“论”
的重视也是空前的。
这表明,史学家(包括相关的学人)不论是对史论之重要性的自觉认识,还是对史事的分析、评价,都达到了新的阶段。
我们注意到,古代史家之“论”
的旨趣和传统,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趋势:一是从对某一具体史事或人物的评论走向对某一重要专题的评论,一是从对某一朝代之兴亡得失的综合评论走向对历朝兴替更迭与历史进程的综合评论。
而贯穿于上述两个趋势之中者,则多有关于天人、古今、时势、理道等一定程度上的理性分析。
从本质上看,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论”
,是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论,是通过具体的史事讲道理。
而这种道理,不是空论,是从一定的史事中概括、演绎出来的。
正如元代史家胡三省所说:“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
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亡弊,史可少欤!”
[5]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做了更精练的概括:“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