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这样写道:
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
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
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
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
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
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合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
[3]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范晔对于史书中“论”
的重要性在认识上确已超过前人。
至于他在这方面的自我评价,后人看法不一,但以正面评价者居多,这里不来评论。
需要指出的是,范晔于《后汉书》卷末既已发“论”
,又饰以“赞”
语,实为多余,后人仿效,更是加重了它的负面影响。
对于议论的重视,不限于纪传体正史,其他各类史书也多有议论,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罢了,如唐人刘知幾所概括的那样:“序”
“诠”
“评”
“议”
“撰”
“奏”
“某某曰”
“史臣曰”
等,都是“论赞”
之义。
而范晔《后汉书》“嗣论以赞,为黩弥甚”
,有悖著史应遵循“简要”
的原则。
刘知幾认为,论的作用有二:第一,是解释疑义“夫论者,所以辨疑惑,释凝滞”
;第二,是补充史事“史之有论也,盖欲事无重出,文省可知”
。
他不赞成史家在“论”
中发表评价性的意见,认为那样会造成“与夺乖宜,是非失中”
的结果,“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
[4]。
显然,刘知幾对“论”
的两种作用的肯定,当属于历史撰述中史家关于“论”
的技术性处理,这虽然反映了史家关于处置“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