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精神,这概括了刘勰说的体、辞、直和《隋志》所着眼的学与识。
刘知幾的“史才须有三长”
的论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史家素养的全面认识,确立了史家批评论的基本范畴。
千年以后,章学诚以“史德”
论补充“三长”
说,构成了史德、史才、史学、史识四大范畴,总结了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成果。
关于对史家素养的评论,柳宗元的《与韩愈论史官书》是一篇杰作。
它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史家的德行,柳宗元把“直道”
这个范畴用于史学批评,指出:“凡居其位,思直其道。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1]柳宗元的著作中有不少讲“中道”
的地方,“中道”
,即中正之道。
这里说的“直道”
,意谓正直之道、公正之道,跟“中道”
应是同一含义。
柳宗元在这封信中针对韩愈的“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的说法,进而指出:“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他反复从唯物的观点阐述了刑祸之说的不能成立,为史家坚守“中道”
即“居其位而直其道”
排除思想上的障碍。
可以认为,柳宗元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史家的德行的,这是他在史学认识论上高于一般史家的地方。
如前所述,章学诚以史德补“三长”
说,对史家素养做了全面的讨论。
他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是对德、才、学、识本身及其相互关系,均有理论的分析,比之于刘知幾以比喻来说明“三长”
更加深入。
他在这方面的论述,除已经举出的以外,主要还有:
——夫史有三长,才、学、识也。
……夫识生于心也,才出于气也。
学也者,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者也。
[2]
——族子廷枫曰:“论史才史学,而不论史德,论文情文心,而不论文性,前人自有缺义。
此与《史德篇》,俱足发前人之覆。”
[3]
——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