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此其所以为长也。”
各种史事,皆按时间先后编次,这是一种以时序为中心的“秩序之美”
。
刘知幾论纪传体的长处是:“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
此其所以为长也。”
这个概括,不如上文所引刘勰以“皇王”
“侯伯”
“政体”
“年爵”
对纪传体的概括,后者更明显地反映了各阶层人物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秩序之美”
,这是纪传体之表现形式的核心。
当然,刘知幾把历史看作由许多史事交织起来的复杂过程,他以“大端”
“细事”
“年爵”
“遗漏”
这些方面,说明纪传体在综合复杂史事上的优长,以肯定其错落有致的“秩序之美”
。
他的这一见解还是可取的。
刘知幾还评论了编年、纪传二体的短处。
这些短处,应是有关体裁本身所决定的,并非史家才能不及所致,所以刘知幾认为:“欲废其一,固亦难矣。”
中国古代史书在表现形式上反映出来的“秩序之美”
,除了编年、纪传二体外,还有两种重要形式,一是典制体,二是纪事本末体。
杜佑创制的典制体通史《通典》,以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反映出历史(以制度为中心的历史)的井然秩序。
杜佑《通典》说:
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敌焉。
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
或览之者庶知篇第之旨也。
[3]
这个逻辑体系,从纵向上看,是把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唐代天宝之历代典章制度的创制沿革、得失损益的秩序之美反映出来;从横向上看,是通过对国家政权职能的一些基本设施的认识反映出社会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秩序之美”
。
当时人评论《通典》,说它“诞章闳议,错综古今”
,“推而通,放而准,语备而理尽,例明而事中,举而措之,如指诸掌”
,就反映了它在这两个方面的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