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文省于纪传 事豁于编年1(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1]

banner"

>

——说说纪事本末体史书

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通鉴纪事本末》《左传纪事本末》以及宋、辽、金、元、明等五朝纪事本末的点校本。

它们同“二十四史”

点校本、《资治通鉴》点校本相辅而行,为广大读者和专业工作者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994年,是《通鉴纪事本末》成书820周年,它的点校本的出版也已经30年了。

趁着这个机会,我写了这篇短文,谈谈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有关问题。

一、中国史书体裁之辩证的发展

史籍丰富(数量之巨,品种之繁)是中国史学的一个特点,史书体裁的多样化也是中国史学的一个特点。

史书体裁是史书的外部表现形式。

在二三千年的史学史上,中国史书体裁经历着辩证的发展过程。

有一种古老的说法,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一说右史记言,左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这说明了史官的分工,也说明记言、记事是较早的历史记载形式。

但言与事并不能截然分开,《尚书》中就包含了记事的成分。

较晚出现的以记言为主的《国语》《战国策》,也包含了记事的成分。

中国史学上最先形成比较规范的表现形式的,是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它们按年、时、月、日时间顺序记事。

《左传》记事丰赡,不仅有精彩的记言,而且也有记一件事情的始末原委的,如僖公二十三年记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的经过。

晚出的编年体史书《汉纪》《后汉纪》又使用“言行趣舍,各以类书”

的方法,记载了许多历史人物;《资治通鉴》往往于历史人物的卒年之下,略述其生平事迹。

可见,编年记事的史书,也记言,也记事件始末,也记人物,其间存在着互补的和辩证的关系。

比起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出现较晚。

战国时期出现的《世本》是一种综合体的形式,它很可能是纪传体史书的前驱。

司马迁的《史记》包含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是记事件、制度、人物和历史进程的综合体史书,后人称为纪传体史书,这跟它记述了朝代更迭和大量的历史人物有关。

纪传体史书扩大史书记述的范围,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历史视野,促进了人们对历史面貌的整体性认识,是编年体史书所不及的。

这是又一层辩证发展关系。

继《史记》之后,班固撰有《汉书》,于是“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

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纪传体史书的发展至唐初达到了全盛时期,“二十四史”

中有八部史书撰于此时,可为明证。

因此,刘知幾著《史通》总结史学发展时,开篇就从“六家”

讲到“二体”

,认为“班、荀二体,角力争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