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积极面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多途发展1(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积极面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多途发展[1]

banner"

>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如何深入,是一些同行十分关心的问题。

有鉴于此,我趁着2011年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写了一篇题为《试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路向》的文章,发表于《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我在此文中所说的“新路向”

有三个。

一是认为中国史学自古以来都有重视理论的传统,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是第一个“新路向”

二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史学史多以史家或史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80多年前梁启超提出来的。

时至今日,这种研究模式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它仍然是起步阶段的“必修课”

但是,如果要从学术前沿的开拓与创新来看,似应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以问题为主要对象方面上来,尤其是那些具有贯通性的问题首先应当受到重视。

三是进一步开展比较研究,由于语言和文献方面的局限,中国史学在中外比较研究方面进展迟缓,目前只有少数学者能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是为了真正的知己知彼,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

同时,为了比较研究,就必须不断克服语言和文献方面的局限,这对推进中国史学的发展自会产生积极影响。

这就是我撰写“新路向”

一文的初衷和主旨。

当然,我认为这些想法大致是可以成立的,在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史学史研究,或多或少是可以参考的。

不过最近《史学月刊》提出讨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问题”

,又激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而我思考的核心问题便是本文题目所示:积极面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多途发展。

我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出于对当今史学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判断,同时也得益于古代史学的启示。

20年前,我在撰写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明史》的史学卷时,受到白寿彝先生的启发,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特点概括为“史学的多途发展”

,并从朝代骤兴骤亡、门阀统治、民族关系、《史记》《汉书》的广泛影响等几个方面,用以说明史学多途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其后,我在撰写《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时,沿用了这一见解,受到史学界一些同行的赞同。

所谓“多途发展”

,一个最直观的反映,即是从少数几部史书附于《汉书·艺文志》“春秋”

类之后,到《隋书·经籍志二》史部书所含13类这一重大发展,而《隋书·经籍志二》史部所著录之书,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多出于魏晋南北朝史学家及学人之手。

可见,这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发展的时代,是历史条件使然。

从史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如果说刘知幾《史通》内篇中的《六家》《二体》《杂述》和外篇中的《史官建置》《古今正史》,可以视为他那个时代的中国史学史的话,则刘知幾所论,表明他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多途发展,不论是否有自觉的认识,都是有所反映的。

刘知幾在《杂述》中讲到史学演变时这样写道:“爰及近古,斯道渐烦。

史氏流别,殊途并骛。”

[2]他说的“近古”

,正是指魏晋南北朝而言,他所谓“斯道渐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