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5]
(三)教师教育观:培养“作为教师”
的自我概念
从寇姆斯的观点出发,教学过程完全是异质性的,依赖于教师与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个人特征。
由于教学取决于参与双方的关系,因此教学能力的重点就在于理解自我的能力以及学会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样,这也应该是教师教育的重点。
通过进一步研究,寇姆斯及其同事认为教师教育需要帮助教师发展以下内容:第一,一个令人满意的自我(adequateself);第二,感知他人以及他人目的的有效方法;第三,在必要的时候学习知识的能力。
要培养这样的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的关系。
[26]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有益于自我实现的环境,它既是帮助职前教师实现自我的最佳方式,也是帮助他们学会帮助他人的最佳方式。
除了寇姆斯外,六七十年代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研究者对教师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成为教师就意味着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教师角色的心理转化过程;还有人和寇姆斯的观点相似,认为它意味着发展出一种个人化的心理和寻找适合师范生本人的最佳教学方式。
例如,60年代由得克萨斯大学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心的富勒(F.Fuller)和其他研究者开发的个性化教师教育,提倡根据师范生个人需要和情感裁剪教师教育;其他人则将重点放在帮助职前教师从早期对自我能力的关注转变为对所教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27]总体来看,人本主义取向教师教育的支持者都认为需要创设支持性的环境,让未来教师在其中感到安全从而敢于承担责任并发展出个人化的教学理解。
他们提倡通过实地经验,帮助师范生发现自己需要知道什么,并学会处理真实的专业问题。
强调师范生与教师教育者的个人互动,强**师教育者作为咨询者和辅助者,帮助未来教师探究问题、探究自身和他人。
四、专业取向教师教育的实践:微格教学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
20世纪初期以来,专业取向教师教育支持者就不断辨识和界定有效的教师教学能力,并且开发系统可靠的方法来培养教师。
“二战”
后,受到工业和军事领域采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培训模式的影响,教育者试图以具体的行为步骤的方式来传递教学能力。
教育研究和发展队伍开始为具体的教师能力培训创造系统的培训模式。
60年代兴起的微格教学(Mig)和70年代兴起的能力本位教师教育(peteeacherEdu,简称CBTE)模式就是这个时期专业取向教师教育的行为主义培训模式典型代表。
(一)微格教学模式
最早的微格教学模式是由斯坦福大学的阿伦(Allen)和麦克唐纳(Mald)及其同事于1963年提出并发展而来。
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师范生实习之前首先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
阿伦说它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28]。
为了在训练中给师范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便于对教学技能的实践进行评价,阿伦及其同事根据经验并参考相关教育理论文献,提出14项课堂教学技能,分别是:(1)变化刺激(stimulusvariation);(2)导入(setindu);(3)结束(closure);(4)非言语暗示(silenverbalcues);(5)强化学生参与(reiudentparti);(6)流畅的提问(fluenaskiions);(7)探查性提问(probiions);(8)高水平组织的提问(higher-orderquestions);(9)发散性提问(divergeions);(1nisingattendingbehavior);(11)举例说明(illustrationanduseofexamples);(12)讲演(leg);(13)有计划的重复(plaion);(14)完整的交流(pletenessofuni)。
[29]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模式首先是向师范生介绍这14项教学技能,同时提供相应的技能录像示范和技能评价表,以促进师范生明确所要求的教学技能行为,然后师范生进行实践训练,一次训练1~2项教学技能,并用电视摄像机记录下来,在学员小组和指导教师之间进行评估,以录像记录和评议进行反馈,然后师范生按照修改后的教案重新教一遍这个内容。
训练中的学生角色由4~5个真实的中小学生充当,每个师范生在一次教师角色扮演中讲5~10分钟的课。
阿伦认为这些教学技能可以在任何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应用。
斯坦福大学的微格教学模式被称为“行为改变模式”
。
后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格(B)等人也采取斯坦福大学的做法,在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的一些教育学院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用于训练在职教师的教学技能。
博格等人的“微型课程模式”
(miniodel)以这样的方式培训教师:选择学生要达到的具体行为目标,发展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精确评价。
博格及其助手在远西部实验室(FarWestLaboratory)开发了建立在微格教学原则基础上的多媒体培训系统。
这些研究者和开发者不仅假设教学是可以进行精确分析的,而且教学也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过程进行培训;教师能够将自己获得的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合成,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
1970年,芝加哥大学的高奇(Guelcher)和杰克逊(Ja)等人提出微格教学的“动力技能模式”
,他们批评斯坦福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各技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技能的组织形式与特殊教学情境之间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