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角响起时,所有观众都停下脚步,向号手的方向注目,安静地听他们吹奏完毕,让人恍惚觉得剧院前有一面“瓦格纳旗帜”
正在飘扬,其庄严程度并不亚于任何升旗仪式。
号手退下后,阳台上总是出现一位络腮胡子、须发全白的老人,据说他是节日剧院的“常驻客”
,每年都在阳台上拍下观众在广场停留及入场时的身影。
次日,在节日剧院附近的照相馆中,观众可以找到自己的照片并以5欧元买下。
进入剧院,才知道这里的观众席也藏有特殊习俗。
呈扇形分布的座位至今仍沿袭19世纪时的风貌。
与其他剧院不同,节日剧院只有靠近左右入口的两条通道,观众席座位顺序排列,小号在左,大号在右,不分单双号,入口处有关于号码范围的指示。
这意味着,如果观众坐在该排的最中间,进入时,所有人必须起身相让。
所以,为了不给他人带来更多麻烦,观众都会按习惯提前40分钟左右入场。
演出开始前,只要每排中间还有空位,这一排的全体观众都会站着等候,直到开场前灯光变暗后再落座。
演出即将开始时,如果中间的位置还“无人认领”
,场务管理人员会安排两侧的观众依次向里,填满每一排的空位。
迟到的观众入场后就只能坐在最边上了。
剧场中的观众席全部是木质折叠座椅,上面只有一层很薄的绒垫。
座椅较高,个子稍矮一点的人,脚都很难碰到地面。
座椅椅背很低,刚刚超过腰部,两侧没有扶手,每排之间的间距也很小。
这种设计并不是当初考虑不周,而是在瓦格纳的心目中,观看他的歌剧,是来接受心灵的洗礼,而不是来享受的,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观众保持正襟危坐的姿态。
与现代剧院舒适的宽大的软座椅相比,在节日剧院欣赏一场动辄四五个小时的瓦格纳歌剧,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
欧洲大多数老牌剧院都没有空调。
虽然八月中旬的拜罗伊特已经过了盛夏,但演出期间,很多男士即使脱下西装仍然汗流浃背。
女士们都很有经验,随身携带折扇,不时打开扇风,扇子是木质,中间带有镂空花纹,既美观古朴又不会发出声响。
这时,如果向观众席周围望去,真有时间倒流到19世纪初叶的感觉,剧场的大门关住了传统文化,使它没有被当代文明冲淡。
比较长的歌剧一般下午四点开始,每幕歌剧演出间都有半小时的休息,期间观众们可以享受到剧场的各种款待:“女武神餐厅”
的美味餐点,剧院的水吧里诱人的香槟、红酒……在盛装和美酒的陪伴下,人们可以从容不迫,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谈论观演感受,相会老朋友,结识新朋友,这就是欧洲几百年来剧场社交文化。
离开拜罗伊特节日剧院,再来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有瞬间跨越100年的错觉。
相比拜罗伊特,萨尔茨堡音乐节显得奢华和现代很多,但从容、优雅的剧场文化仍旧贯穿始终,使现代文明带有古典、怀旧的气息。
萨尔茨堡音乐节是一个集歌剧、戏剧及音乐会于一身的艺术盛会,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平最高、包含艺术种类最为丰富的音乐节。
音乐节起源于萨尔茨堡并不偶然,这个奥地利山城有相当深厚的戏剧、音乐传统。
追溯其历史,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第一部歌剧在萨尔茨堡上演。
当时,萨尔茨堡教廷非常推崇神剧,而在民间,世俗题材和神话题材的戏剧也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
到18世纪,说唱剧和戏剧更为公众所追捧。
萨尔茨堡的戏剧传统就是这样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
在巴洛克时期,戏剧演出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活动。
萨尔茨堡是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故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城市的音乐生活丰富,而且多数是围绕莫扎特进行的。
1842年,莫扎特纪念碑揭幕时,人们决定在萨尔茨堡定期举办以莫扎特命名的音乐节。
1877年受莫扎特基金会邀请,维也纳爱乐乐团赴莫扎特音乐节演出,这是该乐团第一次在维也纳以外的城市演出。
1887年,著名指挥家汉斯·里希特再次随维也纳爱乐乐团参与莫扎特音乐节,当时,他提出建议:莫扎特音乐节因该参照拜罗伊特音乐节的方式运行。
于是,萨尔茨堡开始正式计划将城市的戏剧、音乐传统集合起来,在莫扎特音乐节的基础上扩大外延,建立一个代表城市文化的艺术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