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据说,在某次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演出结束后,观众们曾在谢幕时对导演“狂轰滥炸”
,表示对该版本的极度不满。
但即使这样,拜罗伊特的象征意义从来不曾衰减,这里不会缺少观众,即便是看毕痛骂,那些忠诚的瓦格纳粉丝也会对下一版拜罗伊特的瓦格纳歌剧充满期待。
虽然,现在全世界范围内,以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为代表的现代化歌剧制作风格已经被广泛接受,就连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许多导演也受其影响颇深,但拜罗伊特仍旧是拜罗伊特,它自我而固执,独立于其他主流制作风格存在;它独树一帜,其中的关键字并不是“简约”
、“简化”
,而是“隐喻”
、“反射”
、“消解”
、“替代”
;它理想又现实,充满新浪漫主义色彩,但又落地于当下社会。
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这里的瓦格纳话题才会常谈常新,拜罗伊特才会永远处于音乐界的关注中心。
歌剧结束后,我们在拜罗伊特找了酒吧,用德国啤酒消解歌剧带来的兴奋,让高速转动的大脑慢慢镇定下来。
时间已过11点,周围的人仍然保持兴奋,音乐节期间的拜罗伊特似乎是没有夜晚的——准确地说,所有的音乐节的夜晚都是不眠夜。
时间有限,后面还有很多地方等待我们,我觉得来去都太匆忙,临走时又想到很多地方还没有去,于是带着遗憾离开了拜罗伊特。
回想舞台上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再想拜罗伊特城中的景致,无数对撞构成了我对她立体而多面的印象,拜罗伊特展示的魔力已经俘虏了我,我已经开始计划下次再来的行程。
这次意犹未尽也好,毕竟,我是还要来的。
永不缺席的剧场文化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欧洲人对于观看演出的重视程度是最高的,即使在古典音乐演出频繁的美国,人们对出入剧场的讲究程度也无法与欧洲人之相提并论。
拜罗伊特和萨尔茨堡的剧场文化真是令人心生敬重,人们尊崇礼仪、丝毫不敢怠慢的态度,与他们对待精彩演出的热忱态度相得益彰,也揭示了这里传统文化良好传承的秘密。
作为德国最盛大的文化仪式,拜罗伊特音乐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歌剧爱好者,从政要首脑,到名人明星,能够来到拜罗伊特音乐节,都存有“朝圣”
之心。
虽然拜罗伊特的歌剧制作不断有新、奇、特的想法出现,每次都让观众大为震惊,但是节日剧院的剧场文化传统却始终保持如一。
首先,来拜罗伊特观看演出的观众从不敢在衣着上有丝毫马虎,任何不够庄重正式的衣着,都可能遭到众人鄙夷的目光。
如果你有几件漂亮的礼服,太过华丽而没有太多场合可以亮相,那么选择带着它来这里听音乐会吧!
在这里,人们的装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丝毫不用担心因“过度着装”
而带来尴尬局面。
在德国人的文化中,观看演出,尤其是观看拜罗伊特音乐节这样高水平的歌剧演出,既是盛大的社交集会,也带有隆重的仪式感,所以,无论年龄,来宾一律身着礼服——男士佩戴领结,女士则是拖地长裙,以此召征对活动的尊重。
来到拜罗伊特,我们绝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
依照这里的习惯,早早装扮停当,提前出发。
观看歌剧的来宾一般很早就到达剧院,入场前,所有人在节日剧院的广场上等候。
8月的拜罗伊特已经露出微微凉意,傍晚时分,更是让人感觉惬意。
夕阳下,各种颜色的小瓦格纳像分散在广场和草坪上,成为大家拍照留念的最佳道具。
不少画家在此支开画板,记录下拜罗伊特歌剧院黄昏时美丽景色。
每场歌剧演出前,都有小镇上的居民聚集在剧院外围,观看观众入场前的盛况。
比起其他剧院的鸣钟,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的时间提示独具匠心。
剧院正面的阳台上,四位号手吹响号角,第一遍提示观众可以入场,第二遍大约在演出前20分钟,第三遍则表示演出即将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