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德奥音乐之旅十日谈(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同时,我也再次印证了自己没有因听过他的演奏而放弃这次机会的正确性。

下次是什么时候,谁知道呢,但我期待还在萨尔茨堡,没有什么比在钢琴家“家里”

听他演奏更好的了。

日落时的前奏曲

钢琴大师波利尼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仍旧是音乐会票房的“保证”

,无论走到哪里,他的独奏音乐会总是座无虚席,观众们都不想错过这位名贯半个世纪的钢琴大师的任何一次现场演出。

而波利尼,不但在录音中演奏得完美无瑕,也是现场表现极佳的一位钢琴大师,日落时的“前奏曲”

从来不会让观众失望而归。

2014年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波利尼的独奏音乐会又成为最抢手的演出之一,提前两个月下手,还是险些没票,演出开始前,举着“求票”

牌子的人大大多于其他场次,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焦急、恳求、企盼的神态,可见对音乐会的热衷程度。

音乐会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大厅举行。

这里通常是演奏交响乐或歌剧的地方,剧场舞台和乐池都非常宽阔,观众席大概有两千多人。

在音乐节大厅举办独奏音乐会,通常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礼遇,也显示音乐节对该音乐会观众和票房的信心。

与莫扎特协会音乐厅相比,这里的感觉完全不同,没有精美的吊灯和浮雕,也没有石柱和花纹,历史痕迹不甚明显,取而代之的是简约、明朗的气质。

音乐节大厅里布置了很多音乐家雕像,轻易就可以找到托斯卡尼尼、马勒等人。

在一层,有一个老旧全身像,是手持小提琴的莫扎特,这个雕像本来不属于这里,为了保护,从室外移到室内。

音乐节大厅的舞台颜色较暗,散发着冷冷的感觉。

波利尼上台前,观众席已经鸦雀无声。

当大师从舞台一侧缓缓走出时,灯光并没有马上亮起,仍旧保持低沉的调子,他步履已经没有年轻时的矫健,甚至比我上次在北京看他的独奏音乐会时还苍老些。

这一刻我忽然觉得有点压抑,一股忧郁感弥漫心头。

今天的曲目是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德彪西《前奏曲》,这套作品几乎是波利尼一生打磨下来的珍宝。

到现在这个年纪,波利尼在所有的音乐会中拿出的都是“老一套”

的曲目,不会再有什么花样翻新,但这些曲目经过钢琴家一生的淬炼,早已超越“炉火纯青”

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经常被拿来与德彪西的《前奏曲》比较,但如果硬要说这两套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实不免牵强。

前者是更情绪化的作品,而后者是更意象化的表达。

肖邦的《前奏曲》需要细致入微的情感体会才能弹得彻底、感人,而德彪西的《前奏曲》则要敏锐精致的想象力才能描画得通透、空灵。

肖邦与德彪西在性格、气质上也迥然相异,一个内心忠诚、忧郁,一个内心敏感、自我,几乎完全是不同性格世界里的两个极端,不过这也难怪,任何一个中庸派也写作不出这样两部《前奏曲》,也许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抛弃音乐本身而引申的境界:都是极尽挥洒,无关外物情怀的啼血之作。

我对肖邦《前奏曲》抱有很大期待,源于听波利尼摸索出来的规律。

他每次演奏的肖邦都没有惊人的不同,但是如果仔细分辨,在细微之处绝对各有千秋。

说波利尼一生弹琴如一的人可能出于两种原因,一是听得太过粗线条,觉得情绪大抵类似、句法大抵相同就没其他新鲜之处了,二则是听得不够多,对比材料还欠充分,只能横向看看与其他钢琴家的区别,至于纵向,则无路可寻。

所以,每次听波利尼,我的心都会悬得很高,因为他给的惊喜转瞬即逝,而且数量也颇不确定。

这个过程,有点玩“找茬”

游戏的乐趣。

树上的叶子,远看上去每片相同,其实一片一幅画,波利尼的肖邦也是同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修道种田平天下我真的是捡漏王我在洪荒苟到成圣全职公敌每次穿越都在大理寺牢房惊!揍了秦爷后他每晚来馋我豪门父母和顶流哥哥终于找到了我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网游之最强传说诸世大罗科普精灵:最强宝可梦教父初始职业刺客之王我在末世赚积分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斗罗之幕后大佬素云涛高武:我死后记忆曝光,女儿泪崩八爷在清穿文里割韭菜[共享空间]农门娇俏小厨娘无妄轮回志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替宋诸天最强大佬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吞噬星空: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