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温柔之乡(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意大利导演鲁齐诺·维斯康蒂(LuoVisti)同样醉心于斯。

由他执导的电影《魂断威尼斯》,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中,马勒的第三交响曲第六乐章“爱告诉我”

和第五交响乐的小柔板乐章成为勾画人物和塑造情景的重要方式。

一夜之间,这两首作品以动人的旋律、精致的情绪感染了无数人。

19世纪的反浪漫主义的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们评价马勒的音乐令人迷醉且自我放纵。

但是,事实证明,无论音乐语言演进的速度多快,无论包括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在内的各项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人类情感并不会日新月异,人们内心最敏感的神经还是保持如一。

马勒音乐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他向人最原始最朴质的内心发问,问生命的问题,问自然的问题,问爱情的问题。

英国作家维里·鲁塞尔编剧的电影《教导瑞塔》里,波西米亚女学生翠西面对女主角瑞塔,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马勒,死难瞑目”

每当人物对生命的认识摇摆不定时,马勒的音乐就会出现,作者也将它视为混沌与脆弱的表现,但是,所谓“前后脱节、情感夸张、思路模糊”

(当时乐评界给予马勒的评语)的音乐并不是要人们笃定某个信念或教授人们某种世界观,他所能带来的仅仅是同样的疑问与思考,答案,只在每个人心中。

《马勒柔板》的唱片说明以电影中“没有马勒,死难瞑目”

开头,最后仍以它结尾。

原因在于无论如何,马勒的音乐是给人慰藉的,它跨时代触碰你的心底,将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唤醒,即使它隐藏很深,即使它很少外现。

正如面所说,人类的感情显然没有社会发展那么迅速,即使再过一个世纪,这些作品的精神力量也不会衰减。

《第四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这张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他并没有《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的慢乐章那样广为人知,但其中内容,是可以闭上眼睛反复品味而不觉乏味的。

《第四交响曲》是马勒交响作品中最短小、编制最简单的一首。

马勒在创作它时,已经在维尔特湖边的别墅度过了两个夏天。

怡人的环境浸润马勒的身心,黑暗和沉重不再是这部作品的基调。

如果说前两个乐章中,他还在用音乐描绘与死亡有关的纠缠与思索,那么在第三乐章,这个安详“近似柔板”

的乐章中,我们可以听到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

说到这里,就必须先提到最后一个乐章,它先于其他乐章诞生,是马勒写作第三交响曲时完成的。

第三交响曲中,马勒借用了生物、人和天使描述了生命周而复始的轮回,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的终极问题——死亡和生命之本。

最后,他本想用生命最纯洁的象征“孩子”

来解决一切问题,为其取名为《孩子们对我说》但是,由于第二交响曲的篇幅过大,以至于一个很精彩的乐章在作品中被完全淹没,于是,马勒将它放在第四交响曲当中,塑造一种对生命平静、自然、朴素的解释。

与前两个乐章相对立,死亡的神秘与严肃气氛烟消云散,最终,孩子眼中的天国生活解释了生命将要去往何处的问题。

而第三乐章,起到连接和过渡作用,虽然没有非常的故事,却是情绪的重要转折。

乐章开始凝重,中段可以听到弦乐和铜管一波高过一波的推进,就像语气越来越强的反复的问句,在没有答案前,在心头越缠越紧,几乎让人窒息。

无解的问题很快将人带入绝望的境地,接下来的段落在低弱的弦乐中进行,气若游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重生之职业打金宋少怀里的小青梅好撩人重生之原配娇妻视死如归魏君子长夜国光之猎魔人大秦:始皇帝,我真没有忽悠你啊[红楼]林如海贾敏重生了!农家小福妻有法术无尽海图沙雕魂师的万界之旅[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吾妻非人哉带着系统创家园全民进化时代洪荒之红云,开局九道鸿蒙紫气神秘复苏之无限镜像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空间之大佬的农家妻重生梦想花开乡村最强小神农回到过去当特工金牌卧底被迫成为大导演反派想杀本作者超凡世界的资本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