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四)
banner"
>
用不用的,我心里自有秤,既然当朋友,当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6年4月旅行私塾的招募期,我自作主张发了微博,替稻子先生摇摇旗做做宣传推广,免得没人报名,当时@了他,他的微博是@稻子X视角。
后来据椰子姑娘说,这个倒忙帮得不错……
我的节外生枝极大地增加了前期筛选的工作量,真有兴趣参与活动的人很少,吃瓜的简直不要太多……但她表示理解,说明白好心帮倒忙是我一贯的风格。
我在电话那头嘿嘿乐,听从她的建议删除了微博,讪讪地问她首届的旅行私塾的开展地定在哪里,她说:沙漠。
所以,稻子先生的旅行私塾的处女航,始于2016年5月的巴丹吉林沙漠。
胡杨吐新绿,骆驼翻沙山,在这苍凉而又不乏生机的环境里自由地穿行,成员们每天都很开心,对稻子的安排也很配合。
因为是第一次做私塾,他亦是摸索前进着的,当时的底线是无论感知体验进展得如何,这至少是一次旅行。
稻子后来说,相比于其他届,第一届成员的感觉会更宽松,收获也更宽泛,但感性抒情多了,理性的感知体验深度练习少了。
同年11月,他再度率队出发,领着学员们去了青海湖,经祁连到贵德。
天空透亮,湖水湛蓝。
从这届活动起,稻子先生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练习加了进去。
比如让大家分开走,不要聚在一起闲聊,逐渐进入到个人的世界和体验中,分享时多些思考,少点儿抒情、联想和批判社会等。
这次对活动主题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练习方式,对放下、发现、思考、表达有了明确的指引。
也是从这届开始,参与的成员们开始写下自己每天的收获。
小插曲也有,其间曾有个成员的分享几次被点评方向不对,结果一赌气打算回去,经耐心沟通缓解了他的紧张和不满,他也就打消了回去的念头,还继续参加了第三届。
第三届活动是2017年7月的新疆独库公路,那时已看了不少成员回顾,个中颇有几篇让人看了跃跃欲试的,我也想参加这个私塾来着,想去玩,但椰子姑娘后来说,我落选的原因是不太符合基本要求,不能为了我一个人而降低招募标准……
好吧,其实稻子先生的原话是:
我畅想的场景是大家沉醉于自己的世界来进行对周边的感知体验,这有点儿修行自然的感觉。
现实中,这样的人的确不多;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感兴趣但仅浅浅尝试下不坚持的人,不愿打破自己习惯的人,流连于美景和闲谈的人多。
这样看来,活动的确是有不低的门槛……
流连于美景和闲谈这句话挺扎心的,奶奶的,话说他看人还是挺厉害的……话说,能把这个完全不营利的活动坚持四年,他也是挺厉害的……
至于成效,为客观呈现,我想,不如看看成员们的部分回顾。
以下文字,分别来自历届稻子私塾中的90后、80后、70后。
何文兵,重庆人,1990年初生人,旅行私塾第一届成员,代号“小荷”
。
初次看到微博里稻子所发的“稻子旅行私塾:知己之旅”
,当时我把这个主题拆解为四个关键词:
“旅行”
(一个能脱离固有城市的远方),“徒步”
(旅行的主要方式),“知·己”
(认识自我),“私塾”
(小学堂)
串联起来,大致这样理解:在远方有个小学堂以徒步的方式来认识或找回自己。
我平时本就爱独来独往折腾,喜欢徒步,第六感告诉我,三三两两的一群来自各个不同城市的人,没有标签,这是一次有魅力的挑战或尝试。
投简历报名,面试筛选,奇妙地等待与期盼,紧张感完全KO职业的面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